说起养殖泥鳅,在网上有不少人吐槽,说养殖泥鳅失败的比比皆是。有纯粹没有养出泥鳅的,有养殖产量不高的,也有养殖产量还可以但没赚到钱的等等。没有养殖出泥鳅或养殖产量不高,一般是不懂技术或是购到劣质泥鳅苗造成。
养殖产量还可以而没赚到钱,则值得好好探讨。究其原因,无非是购到退化的泥鳅苗,导致养殖周期延长,料耗偏高;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泥鳅苗成本较高。投放的泥鳅苗一般为寸苗和水花苗,由于泥鳅寸苗已通过20多天培育,体长已达3-4厘米,其适应能力较强,其销售价格往往比水花苗高许多。由于泥鳅水花苗是孵化出几天的苗,个体小适应能力差,培育的技术要求高许多,让许多人望而却步,因此选择投放寸苗而增加了苗种成本。
如果你敢投放泥鳅水花苗养殖,每亩养殖池塘可节约苗种成本3000元左右。培育泥鳅水花苗,除做好清塘消毒工作,重点就是肥水。池塘培育丰富的轮虫、小球藻等单胞藻,让泥鳅苗有充足的天然饵料,那么泥鳅苗长势快、抵抗力强、成活率可大大提高。
池塘培水一般采用磷肥、尿素、肥水素、肥水膏、藻种、黄豆浆等,培育丰富的轮虫是关键。清塘以后一般肥水5-6天,此时检查池塘轮虫等情况,当池塘轮虫等单胞藻丰富时应及时投放泥鳅水花苗。
那么如何检查水体轮虫等单胞藻呢?因为轮虫等体型小,肉眼是无法看到的,只是象尘埃一样的东西。有经验者可以通过水色做基本判定,没经验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看藻数量是否较高,还有一个简单方法,就是在中午用矿泉水瓶装上池塘水,密封后放太阳下晒半小时左右,观察瓶壁是否有气泡。
右边这瓶所在的池塘轮虫等较丰富
若是瓶壁气泡又细又密,说明水体轮虫等单胞藻较丰富;瓶壁气泡越大说明大个体藻偏多;没有气泡说明水体还没有藻类,还需注意补肥培水。
更多水产养殖相关,欢迎关注头条号/泥鳅日记,或微信公众号dzyz168,原创文章,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