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错误的举动可能源自一个善意的出发点。
可以说,我见过的几乎所有的龟友,在养龟的过程中都是充满善意,并努力地希望把自家的龟养好。然而,我们的无微不至有的时候恰恰适得其反。
我们来看看一不留神就掉到坑里的养龟“七宗罪”。
一宗罪:暴食
龟在状态好的时候每天都“饥饿如仇”,看到它们那副乞求的可怜样,心地善良的龟主人实在经不住诱惑,一遍喂完喂两遍,外加新鲜的小鱼和无盐虾干,半夜爬起来还要加一顿夜宵……
龟龟的本能会让它把恨不得把这辈子能吃的都吃了,因为祖先经常教导它们:龟娃子,偶们介次吃饱了不代表明天噶有饭吃!你地晓得啊?
于是,哪怕进化到了今天(其实和祖先相比也没进化多少,2亿年前的坯子基本就定好了,再补课也没啥用),龟仍然会选择一次尽量吃到最饱。
随之而来的就是消化不良,导致腹泻、肠道菌群失衡,引发肠胃炎,免疫系统崩溃,导致全身感染或者败血,最终挂掉(或者压根到不了这步就挂了)……
我知道有些龟友即使看到这里,也丝毫不影响他转身就给龟喂食压惊:“大神说了,以后不能这么使劲喂你了,豆丁,从明天开始我们每次少喂1粒。”
二宗罪:独处
有一天,龟友大宝觉得养龟的水脏了,于是把龟拿出来放在桌子上,去卫生间换水。
他想:我把清道夫(他的龟叫清道夫,非常形象)肚皮朝上放在桌上,这样它翻过来需要一段时间,然后还得缓一会儿,再慢吞吞地爬到别的地方去,这段时间足够我换水回来了!
然而现实往往是:小马达以最快速度换水回来,发现龟已经不见了。
“啊——!”
一般人会大叫一声(具体根据龟的价格及龟友的喜爱程度而定),然后开始趴在床底下、沙发底下,各种角落里拼命找……
其实小龟的爬行速度非常惊人,它们可以用1秒的时间翻身,然后3秒钟时间思考下一步怎么走,接着马上付诸实践。
如果运气好,你可以20分钟之内找到他们;如果运气不好,天知道它会在未来的什么时候出现,天知道那个时候它是瘦了还是升天了。
所以,不要让龟龟在没有限制的状态下独处。
三宗罪:放任
很多龟友用养鱼的思路养龟(确实有可借鉴的地方,比如对水的精细处理等),然而龟和人的互动潜力在爬行动物中都是名列前茅的,智力也比一般的两栖类和鱼类更胜一筹(这种智力主要围绕着吃展开)。
如果龟主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每天喂食的时候往缸里一撒,水脏了把水一换,没事看着龟发呆。那么几年之后,别人家的龟,有的能听声音找主人了,有的能抱着吃东西了,有的一被龟生人碰就生气,而你家的龟只会在缸里愣等着吃。
比一比多心塞,所以一定要坚持和龟龟互动,并且通过食物建立“友谊”,这样才能养出一只有灵气的龟。
四宗罪:洁癖
所有水龟对环境都有两个硬要求:一是温度,一是水质。
由于水质问题是无所不包,所以每次都能看到龟友们将龟龟遇到的各种问题统一归咎于水质,乍一看很有道理,深藏功与名!
——我的龟腐皮了!
——水质问题!
——我的龟烂甲了
——水质问题!
——我的龟消化不良
——水质问题!
——我的龟背甲畸形了
——水质问题!
——我的龟学习不好!
…………
——水质问题!~(确定没有乱入?)
于是乎,大家纷纷明白了水质的重要性,而保持水质最重要的就是“干净”。为此,有的龟友不惜1天3换水,1周1消毒,高锰酸钾使劲泡,清洁球来回擦,不留一点死角,不让脏东西有寸土之地。
结果龟龟并没有因此少生病,有些新来的反而更容易出现腐皮烂甲等问题。
其实,龟龟对水本身的不适应才是根本原因,而不是水的洁净程度。无论多干净的水,里面都会有各种矿物质、微生物等,这些都可能导致龟龟出问题,尤其是对刚换环境的“外地龟”来说。
这就类似我们去外地,看当地人喝凉啤酒撸串,我们跟着撸,结果第二天弄不好进医院,就是“水土不服”。
事实上,反复换水只能增加龟龟的免疫系统负担,也会给新来的龟制造压力,产生应激障碍,每天生活在洪水爆发后的恐慌中,迟迟无法适应环境。
只要环境不是脏得过分,龟在一个地方生活久了,适应了环境,反而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