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来的鲈鱼 在中国安了一个很大的家 - 怎么喂养加州鲈 - 加州鲈养殖技术 - 茂名农批网

当前位置:资讯首页 -> 农业技术大全 -> 水产养殖技术 -> 加州鲈养殖技术

加州来的鲈鱼 在中国安了一个很大的家

浏览:2040次

美洲大口鲈,学名Micropterussalmoides,分类上属于鲈形目,鲈亚目,太阳鱼科,黑鲈属,原分布于北美洲美国中部、东部至墨西哥北部的淡水流域,我国台湾地区于1975年引进,加拿大、巴西、英国、法国、西非、中国、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也相继引进。美洲大口鲈俗称美州鲈、加州鲈、淡水鲈、黑鲈、大口黑鲈(大陆),英文名large mouth bass、black bass。美洲大口鲈是美国阿拉巴马州的州鱼,也是乔治亚州、密西西比州及佛罗里达州的州淡水鱼。

美洲大口鲈主要栖息在水温较暖的湖泊与池塘浅水处,或水流缓慢的溪流,雄性会挖掘巢穴,并有护卫卵及幼鱼之行为,雌鱼会掘洞产卵。其生性凶猛,具强烈的领域行为,会攻击侵入的鱼只;以鱼、虾、蟹及其他无脊椎动物为食,属肉食性鱼类。最大体长可达50公分,一般成熟体型在25-35公分之间,可作为垂钓及食用鱼。

————台湾最早进行美洲大口鲈养殖—————

早在1975年时,美洲大口鲈就已经被引进我国台湾地区,当时是屏东麟洛蔡仁峰透过美国大使馆的管道取得8尾种鱼,然后繁殖出一些鱼苗,并养成第一代成鱼。中华生技谢清辉得知蔡仁峰在做这条鱼后,随即向蔡买入200尾成鱼,与刘船长合作进行繁殖。早期对这条鱼还不熟悉,繁殖技术还在摸索中,每批只能培育出大约2万尾鱼苗。“当时大约一年可以做出10万尾寸苗,并以每尾20-25元的价格,开始推广到业界进行人工养殖。”谢清辉说。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在台湾地区美洲大口鲈育苗场大约有6-7场,估计各场美洲大口鲈寸苗产量应该在100万-300万尾之间,有的是加州鲈专业场,有的兼营其他鲈鱼或淡水鱼种。

主要产地以云林台西、麦寮为主,屏东北部、嘉义东石义竹、宜兰及新北等地也有养殖。养殖业者詹凯翔表示,宜兰地区有些美洲大口鲈养殖是专攻北部都会区的活鱼销售市场,产量没有南部大,但也有一定的市场。由于鳟鱼不好饲养,美洲大口鲈有取代鳟鱼的趋势,因此在北部山区也有一些养殖。


大陆发展趋势

大陆珠江三角洲于1983年自台湾地区引入美洲大口鲈养殖,广东深圳、惠阳、佛山等地也相继引进鱼苗,并于1985年人工繁殖成功,至今也已有三十年之久。

台湾地区养殖美洲大口鲈大都全期採用人工料投喂,但大陆内各地养殖方式相当多样性,例如在广东有人前期投喂人工料,后期改用冰鲜饲养,也有仿照桂花鲈模式养殖方式,全程使用冰鲜下杂鱼,还有直接同时养殖罗非鱼,将自然多产的罗非幼鱼当作活饵给美洲大口鲈摄食。

大陆育苗多半在土塘进行,技术还未达到水泥池精养层次。有些成鱼养殖户会直接买刚孵化不到1周的“水花”直接下塘放养,放养初期做肥水培养红虫当作幼苗饵料,这种模式的养成目标是约5亿尾水花收成10万尾成鱼。

美洲大口鲈不易长途运输,广东虽是生产大省,但要运到内陆有难度。况且,各地市场消费习惯不同,上市的体型也不同。例如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喜欢1.1-1.3市斤(约14-17台两)规格,河南郑州偏爱9市两到1.2市斤(12台两-1台斤),因此内地各省都可以发展美洲大口鲈养殖,锁定特定市场供应。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内地不少地方形成了大口黑鲈专业村,有专门提供鱼苗的,也有专门进行大面积养殖的,有较具规模的美洲大口鲈流通商,产业各个环节的分工显现,近几年来中国大口黑鲈养殖产量也一直稳步上升。

————加州鲈养殖第一村——菱湖镇陈邑村—

加州鲈已成为湖州市重要的优质淡水养殖品种之一。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全市养殖面积2-3万亩,养殖产量达到2万吨以上,饲料容量在2万吨以上。目前湖州地区的加州鲈养殖主要集中在南浔区菱湖镇周边,其中菱湖镇陈邑村以养殖加州鲈而闻名,被称为“加州鲈养殖第一村”,养殖水平达到了较高的水准。

目前,湖州地区加州鲈的养殖以投喂冰鲜为主,投喂饲料占很小的比例。但是,近年来投喂冰鲜导致的水质污染问题已严重制约了加州鲈养殖业的稳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因此,饲料取代冰鲜鱼已是大势所趋。2014年湖州地区的饲料厂生产加州鲈饲料的总量不到2000多吨,相对于2万吨以上的市场容量来讲,加州鲈饲料的产量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湖州市南浔区菱湖镇陈邑村是一个典型的江南渔业村,有鱼塘面积 4000余亩,80%的农户从事水产养殖。我村自2001年开始将农户的承包土 地以入股的形式流转,由村统一规划、施工,开展老鱼塘改造,建成 4000多亩的水产园区。改造鱼塘后,以特色——加州鲈鱼养殖为主,取 代了四大家鱼的传统方式,并成立菱湖镇加州鲈鱼专业合作社,注册“ 陈邑”牌商标,率先开展加州鲈鱼的产地编码、吊牌进超市销售,实现 了产品质量的可追溯,并于2011年9月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 村。同时,加州鲈鱼专业合作社在经营上采取统一养殖品种、统一饲料 供应、统一贷款申请、统一技术培训、统一防疫保健、统

——————产业发展现状————————

作为华南地区最有发展潜力的名特优品种之一,加州鲈是典型“北运鱼”,除了本地消费外,每年都会大量运往全国各地消费市场。然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推进,近几年来由于珠三角地区塘租、饵料鱼价格、人工等养殖成本不断攀升,加州鲈种质逐渐退化、病害频发、人工配合饲料研究进展缓慢等一系列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加上华东、华中、西南一带加州鲈产业兴起、公众日益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导致广东加州鲈产业内忧外患,危机四伏,行业发展进入瓶颈状态。

如何整合加州鲈产业上下游,增加养殖效益,引领行业健康发展已成为业界共同关注的话题。

(1) 人工饲料的研发

上海海洋大学教授陈乃松走访珠三角鱼塘

作为北运鱼,加州鲈、海鲈和生鱼有一定共性;不过生鱼和海鲈早已摆脱冰鲜时代,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加州鲈饲料正在进入1.0时代,生鱼料逐渐进入3.0时代。当初,生鱼饲料成功普及,带动了养殖规模上升,也导致生鱼行情变化无常,波动没有规律,甚至变成一种蝗虫经济。如果加州鲈成功进入饲料时代,加州鲈会不会成为下一条生鱼?

作为华南地区最有潜力发展饲料的养殖品种,加州鲈饲料的研发日益受到 业内关注,不少饲料企业逐步加大加州鲈饲料的研发力度。据《农财宝典》淡 水渔业研究室综合调查统计,广东加州鲈饲料市场容量 20 万吨,巨大的市场份额引来众多企业的重视。

显然,加州鲈饲料配方仍在探索改进之中。然而,在食物安全问题日益受到重视,以及冰鲜资源日趋紧张的大环境下,业界对加州鲈配合饲料的“呼声” 越来越高。目前,在广东市场上推广加州鲈料的饲企已有十余家,以珠三角本地企业为主,也有部分来自华东等地企业。

饲料喂养的加州鲈

相比十年前只有寥寥无几的企业在推广,发展至现在的数十家,从企业数量的增多以及饲料市场占有率的逐年提高来看,加州鲈饲料配方已日益改善, 全面推广加州鲈饲料的时机也已经成熟。 客观上讲,用配合饲料投喂加州鲈到0.3-0.4斤/尾的规格后,会出现加料困难,厌食,生长缓慢,同时还伴随着肝脏肿大,脂肪肝等导致抗病能力减弱等 现象仍然得不到实质性的解决;而很多养殖户投喂冰鲜,但冰鲜杂鱼的质量和来源都很难保证,容易引入病源,而且饵料系数高,水质易被污染,从而起到反作用,那么这个矛盾点该如何解决?

事实上,十多年前便有企业宣布全 程投喂配合饲料技术已获突破,途中出现几次波折,但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和探讨,加州鲈饲料配方技术逐渐获得突破。 时至今日,全程使用加州鲈饲料成功的案例数见不鲜,虽然冰鲜鱼投喂仍为首选,但是2015年珠三角加州鲈饲料销量达到3-4万吨,饲料使用量已经达到整个市场容量的16%左右。

(2)种质提高

据珠江水产研究所副所长白俊杰介绍,我国引进的加州鲈是由野生种家养驯化而成的,由于缺少定向选育,加上引种近20年来不注重亲本留种所需遵守的操作规程,甚至有的苗种生产单位为了生产上的方便,选择个体小,性成熟早的个体作为亲本,致使加州鲈种质的质量急剧下降,主要表现为性成熟提前、抗逆性能下降、生长速度减慢、畸形率升高等。“所以,我们迫切需要进行加州鲈的遗传改良,以提高其种质质量,保障产业的健康发展。”白俊杰说。

据悉,珠江水产研究所从2005年开始,在进行了多样性分析及种质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对加州鲈进行品种选育工作,包括对本地品种进行提纯复壮,陆续从原产地引进新的原种等一系列的工作。截至今年,选育已经到了第五代,选育效果即生长速度可以达到15%以上,最高可达30%。目前,第五代鱼苗也已经投入生产养殖,“养殖户的反应都还不错,”白俊杰告诉记者,“与以往的鱼苗相比,第五代鱼苗体现了生长速度快、畸形率降低的优势。”

针对养殖户们普遍关心的抗病力问题,白俊杰表示,病害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课题,对于育种来说,只能是针对具体的指标进行选育,而病害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指标,导致病害的原因多种多样。“我们只能保证选育出来的苗种是身体强健的,具有较高的抵抗能力,但如果因此就说苗种的抗病力强,我认为是不客观的。”白俊杰说。

另据了解,为了得到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的亲本,珠江所这两年都分别从原产地美国引进加州鲈北方亚种和佛罗里达亚种,并成功获得了引种鱼的人工繁殖。目前正在对两个亚种之间开展杂交育种研究,“接下来也将继续选育、驯化,可以投喂饲料的品种。”

大口黑鲈“优鲈1号”是以珠江所白俊杰研究员为首席专家的科研团队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业部行业专项、广东省科技计划和广东省科技兴渔项目支持下取得的。该品种以国内4个养殖群体为基础选育种群,采用传统的选育技术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的育种方法,以生长速度为主要指标,经连续5代选育获得的大口黑鲈选育品种,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大口黑鲈选育新品种。大口黑鲈“优鲈1号”的生长速度比普通大口黑鲈快17.8%-25.3%,高背短尾的畸形率由5.2%降低到1.1%。大口黑鲈“优鲈1号”在培育过程中先后在广东、江苏、浙江、湖南和四川等省进行中试和推广,已累计养殖面积2万多亩,养殖户普遍反映该品种生长快,体型好,个体间生长均匀性增加,适合在我国南方地区淡水水域进行池塘主养或套养,也适合淡水网箱养殖。

http://news.163.com/10/0907/09/6FVHBMMN00014AED.html

http://www.shuichan.cc/news_view-276089.html

http://toutiao.com/i6259643220548911617/

http://www.zgsc123.com/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52&id=95820

发送给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评论0 0
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给TA留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