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量表现:2001年参加长江中下游晚籼早熟高产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99.21公斤,比对照汕优64增产1.52%(不显著);2002年优质组续试,平均亩产453.55公斤,比对照汕优64增产3.09%(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75.59公斤,比对照汕优64增产2.29%。2003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72.84公斤,比对照汕优64增产8.33%。
栽培技术要点:1、培育壮秧:根据当地种植习惯与汕优64同期播种;2、移栽:亩栽1.6-2万穴,基本苗10-12万;3、施肥:亩施纯氮8-10公斤,磷肥25-30公斤,钾肥15-20公斤;4、防治病虫: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白叶枯病。
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该品种熟期适中,产量中等,感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米质一般。适宜在江西、湖南、浙江中北部以及湖北、安徽省稻瘟病和白叶枯病轻发区作双季晚稻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