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到抽穗扬花前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小麦旗叶干黄枯尖现象。有的说是,撒肥料撒的,有的说是,打药打的。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会不会减产?
1.小麦撒肥——造成的肥害
部分麦农在小麦扬花期浇水时仍有撒施肥料的习惯,由于田间群体过大或有露水时,少量肥料会粘着在上部叶片上,慢慢溶化后由于浓度过高造成叶部细胞液外渗,继而发生烧叶。
这种原因引起的旗叶干枯一般全田分布有规律,与肥料抛洒线有密切关联,且在撒肥后集中出现。
2.错误施药或浓度过高——造成的药害
有些麦农误用了除草剂,或选择了小麦敏感的药剂(如敌敌畏)……造成药液浓度高,也会造成对叶部的伤害,出现干尖。
但是,一般药害出现时会常伴有不规则的焦枯斑点。
3.施肥不平衡——造成的缺素症
有时由于田间某种营养元素的缺乏或拮抗,也会造成小麦旗叶干尖,比如小麦缺铜症等。
4..小麦缺水性干尖
由于土壤过于沙质,或是浇水不及时,如果盐碱地小麦水分无法正常吸收时,上部叶片蒸腾过大而根系供水不足造成干旱迫胁时,植株会启动自我保护机制。先从整片叶片叶面积较小的叶尖部位开始细胞脱水出现干尖,从而保证旗叶下部叶面积较大的部分正常生理活动,就出现了缺水性干尖。
这种干尖出现时往往不是只出现上部旗叶上,而下部叶片往往干黄更严重,还会伴有叶片卷曲现象出现。
5.低温冷害
如果抽穗前后,遇到昼夜温差较大的天气,或种植了对温度很敏感的品种,也会造成旗叶干尖现象。
6.小麦黄矮病毒病
小麦蚜虫会传播此种病害,染病后的典型特点是从最上部或新叶发病,从叶尖向叶基缓慢变黄,继而出现干尖现象。
另外,小麦旗叶干尖和品种和光照也有一定关系。现代最新研究表明,小麦穗部非叶性器官(麦芒、颖壳、穗下茎等)在产量形成中占的比重最大,超过50%,而旗叶只占到17%-20%左右,其次是倒二叶;另外发现,小麦营养供给机制协调性很强,当一片叶片出现问题时,其他叶片会加倍加速供给,因此一般情况下的旗叶干尖不会对产量有明显的影响。
当然,若是出现了黄矮病毒病或因药害肥害或缺素引起的叶片异常就要额外采取挽回措施了,避免造成更大影响。可以喷施品高尚等产品来调节生长补充营养增加产量;对于黄矮病毒病需要及时防治蚜虫,喷洒京博历蚜+斯润/炫彩+京博锌+品高尚等抑制病毒,恢复生长。
(来源:部分内容来自于金秋仟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权,请原作者联系协商处理)
点击文末“写留言”,即可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