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花卉产业:机遇和挑战并存 - 茂名农业 - 茂名农批网

当前位置:资讯首页 -> 农业资讯 -> 茂名农业

阳江花卉产业:机遇和挑战并存

浏览:62次

从阳春潭水到江城区周边大大小小十多处绿化苗木基地,从阳东百盛园到阳西县新圩、塘口、织?三大花卉生产基地……近两年,我市花卉产业的发展势头十分迅猛,一个新的农业经济增长点正在形成。

机遇:即将迎来承接珠三角花卉产业转移的高峰期

2004年之前,说起阳江的花卉产业,人们大都只会想到阳春市潭水镇那几千亩花卉。然而到了2005年末,阳江的花卉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82万亩。今年上半年,全市花卉面积又新增1万多亩,目前总面积达到2.88万亩。尤其是阳西县与阳东县,花卉种植面积连年翻番,几乎已赶上阳春市。
到了今年6月份,我市又紧接着举办了花卉产业推介会,首批签约项目15个,意向投资金额1.63亿元,发展花卉种植面积1.98万亩。推介会召开后到现在,先后有中山、广州、深圳等地的企业代表到阳江实地看点,其中10家企业准备投资,投资额预计在2亿元以上。
这一切都在说明一件事:阳江即将迎来承接珠三角花卉产业转移的第一次高峰期。
市农业局局长陈经勇认为,阳江花卉产业这两年能有这么快的发展速度,首先是大环境造成的。目前,广东省的花卉种植面积约为70万亩,珠三角一些花卉老区在稳定生产规模、提高专业化程度、增加附加值的同时,已经在加快实施向东、西两翼的战略性推进。其次,气候条件更好、土地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粤西地区尤其是阳江市更有比较优势,因此成为许多企业的首选。

挑战:解决分散承包造成的土地难以集中问题

“前几日,中山海枣椰花木公司想要在阳江租1万亩地种花,每亩租金给到了500元,但我们还是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要求,因为没有那么多连片的土地。”陈经勇说。他认为,阳江花卉产业面临很多问题,比如全市没有一个统一的花卉产业发展规划、没有优惠政策、没有主导花卉产品等,但目前最大的问题还是土地。
没有规模经营的农业,很难称其为现代化的农业。中山海枣椰花木公司是中山市花木行业的龙头,在业内很有影响力。让我们想象一下,如果这样一个有实力的企业到阳江创业,农民将地租给企业后,还可以进公司打工赚钱,农业在某种意义上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其带动作用不言而喻。目前这一项目还在进一步洽谈中,但如果我们拿不出合适的土地,项目可能就要转移到粤西其他地区。
据记者了解,中山市在解决农村土地分散承包和规模经营矛盾方面有一些较实用的做法。该市将各家各户分散经营的土地改革为由村集体统一规划改造、统一发包,然后统一向农民分配发包收益,土地效益明显提高。例如中山市横栏镇三沙村实行这一政策后,每亩土地租金由刚开始的500元涨到了现在的8000元,这一经验对阳江解决土地问题很有借鉴意义。
因为珠三角花卉产业经营模式已经很成熟,只要解决土地问题,阳江的花卉产业完全可以有一个较高的起点。陈经勇认为,阳江花卉产业能否实现“十一五”末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的计划,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今后几年我市在农村土地流转方面进行的探索。如果土地问题解决得好,今后阳江完全可以成为我省的重要花卉生产基地。 

出路:借助外来资本和技术培育本地特色农业品牌   有人认为:阳江花卉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只是因为有一些外地企业来这里投资,现在取消了农业税,花卉产业再怎么发展也不能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真正受益的还是那些老板,广大农民除了收地租外没有其他好处。
实际上,阳江的花卉产业做得越大,阳江农民就越有可能从花卉产业中受益。像花卉、大棚西瓜之类本地有种植优势,但尚未发展起来的农业项目,在初期如果没有外来资本和技术的带动是很难成气候的,但这些产业发展到最后往往还是要由本地人来主导,这是特色农业形成的普遍规律。
陈经勇认为,以广州芳村及顺德陈村花卉世界这样的龙头为“前店”,扮演广东花卉生产基地这一“后场”的角色,是未来阳江花卉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定位。无论广州芳村还是顺德陈村,现在都已集花卉科研、育种、生产、贸易、会展为一体,是广东花卉产业的“制高点”。阳江花卉产业要与这些“制高点”衔接,就必须敞开胸怀吸引珠三角的花卉生产转移项目。因为这些项目不仅意味着资金投入,还带来了技术、新品种、市场信息等许多能让阳江花卉产业壮大的因素。
对于花卉产业,我们的长远目标是将其发展成为阳江的一大特色农业品牌,从而让本地农民受益。然而在当前我们缺乏资金、缺乏技术、没有市场、惧怕风险的情况下,先由外地客商涉足这一高风险、高回报行业,真是再合适不过了。就此而言,当前来阳江种植花卉的老板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在阳江种花卉的外地老板越多,那么阳江花卉产业的市场风险就越小,本地农民学种花卉的可能性就越大。解开这一心结,对于解决当前一些农民不愿租地给外地老板的问题显然是有帮助的。
发送给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评论0 0
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给TA留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