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从经营国际贸易到养牛,从一线城市深圳到大漠腹地新疆兵团第八师150团,一个80后大学生,毅然放弃都市的繁华生活,返乡养牛自主创业,一干就是十年,从小“牛倌”成长为石河子垦区有名的农场主,今天让我们听听他的致富故事!
新官上任波折多杨璞今年33岁,生长在新疆建设兵团150团,是典型的军垦第三代。目前是牛场的厂长。刚开始接手牛场的他,连续亏损了三个月近90万元,让人始料未及。
幸好严冬过后就是春天,2008年的春天对于杨璞来说格外温暖,当时的奶价上了一个档次,每公斤从两块五增加到三块钱。他们的努力也初见成效,平均奶产量从11公斤提升到18公斤,杨璞的牛场终于转亏为盈。
但好景只维持了半年,2008年9月的三聚氰胺事件使牛奶价格跌入了低谷。面对市场的低迷,杨璞潜心专研养牛技术,带领养殖场全体员工,节本降耗,开拓市场。幸运的是第八师石河子市引进的一些大型乳品企业依然按和同收购牛奶,杨璞认为,此时奶价低,就要想方设法提高产量来增加效益。
坚持想法有成效没有经验的杨璞四处打听增产的方法,他听说给牛吃热粥能(增)产奶,于是就在厂子内支了三口大锅,一天倒上十袋子精饲料,煮成像苞米糊糊一样的东西,牛奶的产量还真的有所提升!
除了在牛场各种办法试验来增加奶产量,外出取经学习让杨璞受益匪浅。之前杨璞的牛场每天挤两遍牛奶,到别的场参观后发现是挤三遍的,产量自然就高一些。回去和技术人员商量后,遭到了大家的一致反对。在这种情况下,杨璞坚持试试看,最后产量竟然提高了30%!
心有猛虎同致富牛奶平均单产从18公斤提升到27公斤,使杨璞的牛场有了抗风险的能力!当听说周边老王牛场牛奶平均单产在33公斤,杨璞带着技术员又去参观取经。
与常规喂养更多地关注奶牛不同,老王从犊牛的培育开始,就开始做选种计划和育种计划,不把眼睛光看到挤奶牛身上。而杨璞在多次学习后,也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牛奶产量的提高和先进管理理念的实践,使牛场逐渐壮大。
2012年,国家对乳及乳制品安全有了新要求,对养牛场及其圈舍也有了更高的标准。不甘心小打小闹的杨璞决定建一座新牛场。通过两年的建设,一座占地800亩、全机械化的、标准化的养牛场拔地而起。
杨璞执着的创业精神赢得了人们的敬佩,他也成为垦区有名的大学生“牛倌”。为了带领团场更多的职工增收致富,2014年3月,杨璞牵头成立了石河子市西古城镇绿源驼铃养牛专业合作社,当地60多户职工加入合作社。
十年的付出,十年的坚守,杨璞对未来充满希望,他计划扩大牛场规模,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带领更多人走上致富的康庄大路!
高人秘籍 供您参考
一、要想效益好,
学习取经很重要。
二、抓住小坚持,
努力尝试不怕输。
三、发展要规划,
胸有成竹不害怕。
实习编辑:张静涵
编辑:朱远菁
责任编辑:张磊
找到我们: 微博、微信名都叫《致富帮》
《致富青年帮》广播节目收听: 中波收听:AM720(华北、华东部分地区)
网上收听:央广网(www.cnr.cn或country.cnr.cn)
致富帮,助您
打开财富之门,点亮人生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