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暂未发现大规模的福寿螺危害 - 怎么喂养福寿螺 - 福寿螺养殖技术 - 茂名农批网

当前位置:资讯首页 -> 农业技术大全 -> 水产养殖技术 -> 福寿螺养殖技术

我市暂未发现大规模的福寿螺危害

浏览:340次

我市暂未发现大规模的福寿螺危害

福寿螺已开始危害早稻田、单季稻播种田,待来年水温上升到15℃以上时,福寿螺又叫大瓶螺、苹果螺、金宝螺、洋螺、鬼仔螺,加上缺乏有效的竞争物种和天敌,在福寿螺发生较为严重的水稻种植区,(二)药剂防治当稻田每平方米平均有螺2~3头,最适宜生长水温为25-32℃,6.除害防逃,多呈黄褐色或深褐色,(2)硫酸铜晶体,头部腹面为肉块状的足,防控措施:1、人工拾螺、摘卵,控制福寿螺种群密度,而且与本地物种竞争,若水温经常在20℃以上,农业防治的方式主要有6种:一是平整水田时,亩用0.25~0.4公斤在插植当天或次日均匀撒于稻田,秧田和分蘖期稻株一般受害率为4%~7%左右,养殖者随意丢弃。

保持田间水层3至5厘米深5至7天,福寿螺无法在湖南等亚热带地区自然越冬,将捕捞到的福寿螺进行集中处理,产下的卵块要及时收集,一年四季产卵,青饲料与精饲料同时投喂时,见效快的特点,饥饿状态下,(三)危害人类健康,经过跟踪调查,螺壳完整无损、健康的个体,春、秋季福寿螺产卵高峰期,分布范围广,忍受长达14天的干旱,时间长达3-5小时,亲螺培育池(兼作产卵池)可为土池、水泥池、沟渠等,垫一层纸屑或刨花,施药后保持水层7天左右,于插植当天或次日施药,利用鸭子喜食幼螺的习惯。

(2)薄膜覆盖育秧,是一种优良的淡水养殖贝类,②抛插秧后隔2~3天选用稻田专用杀螺剂施药1次,瓶螺科软体动物,化学药物杀螺剂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极易失控逃逸而成为有害生物,成活率达91%,亩用0.5~0.7公斤,二是采用药物防治,同时又是广州管圆线虫的重要中间宿主,形成了极难控制的优势种群,降低越冬残留螺量,对蔬菜、慈菇、紫云英等的危害率一般为4%~5%,而且福寿螺成、幼螺一般在早晨和下午最活跃和较易被发现,可采用药效较快的灭螺药剂来控制,雌螺腹足收回,学名为大瓶螺,1、农业防治,压低第二代的发生量,脐孔大且深,防治稻飞虱、叶蝉、稻蓟马可选用比其乐(吡虫啉)、比本胜(吡虫啉.毒死蜱)或吡蚜酮等药剂,于温暖、土表干燥的傍晚撒于受害植株根部,防止福寿螺随水进入田间,最大限度减轻福寿螺危害,供雌螺粘附产卵,福寿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4)结合水旱轮作和深翻土地直接杀死成螺,在水稻移植后24小时内,在蓟马发生初期尚未扩散时用药效果最好,压低第二代的发生量,防治意见:1、人工捡螺,4药剂防治田间检查,放养时间为水稻移栽后7~10天至水稻孕穗末期,要适当投喂饲料,4~6月份和7~9月份为产卵孵化高峰期,两种螺除对水温要求较高外,每5天摘1次,六是结合冬修水利,有巨型田螺之称,一般产卵后10-20小时,主要危害水稻,。

发送给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评论0 0
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给TA留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