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马铃薯的收获的季节了!微信群和朋友圈,很多朋友都在晒各种马铃薯收获的照片。那究竟是什么时候可以开始收马铃薯?怎么才能保证在收获和贮藏环节马铃薯尽量少受损失,提高商品性,提高价值呢?
到了马铃薯成熟期的时候,就该收获一年的辛苦,一年的喜悦了!所谓成熟期,就是马铃薯茎叶大部变黄,下部叶片干枯,块茎颜色由浅转深,容易从匍匐茎上脱落,这个时候收获比较好。
收获最好选择晴天进行,如果正是雨季,也建议在地块控干几天,土壤湿度手捏不成团后收获。在收获前,可以先将植株的藤蔓割去。收获锄挖从垄的两边挖,避免挖烂块茎,尤其结薯大的更要注意。在挖掘、拾捡、搬运和堆放过程中,尽量减少块茎的机械损伤。如果自留种薯,在拾捡时将大薯和小薯分开并分装。在收获中注意天气变化,切忌块茎受到雨淋,造成烂薯。挖出的块茎先摊在地里,晾晒数小时,等表皮干燥后,土壤与块茎分离,再装袋运走,这样能够使块茎表皮伤口愈合,减少夹带泥土、杂物。
造成块茎在收获后不断地损失的原因有:机械损害,块茎内部的生理变化,腐生有机物和病虫害的侵害,不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所以,马铃薯的合理的贮藏非常重要。
食用薯应保持在10℃以上温度,不见光的条件下储藏;种薯应在1-3℃和相对湿度90%左右,不见光的条件下储藏最适宜。室内储藏方法是将选好晾干的块薯摊放在干燥、通风的地上、楼板上或竹楼上,厚度20-50公分,隔一月翻一次,互换上下位置,降低室内温度,并剔除烂薯块,这样的储藏效果会比较好。
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本人的微信公众号:老田微农技(nongji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