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民县茭白栽培技术要点 - 怎么种好茭白 - 茭白种植技术 - 茂名农批网

当前位置:资讯首页 -> 农业技术大全 -> 蔬菜种植技术 -> 茭白种植技术

富民县茭白栽培技术要点

浏览:103次

富民县茭白栽培技术要点

一、 品种选择

选用本地提纯复壮的鸡腿茭瓜搭配以从外省引进筛选出的适宜我县推广种植的茭瓜品种8970、911、991。同时不断做好本地种的提纯复壮及外地种的引种筛选工作。确保我县茭瓜品种的不断更新,从品种选择上为我县茭瓜的抗病丰产打好基础。

二、选种

一般在10月中下旬茭白收获结束后,从大田挖起茭根留种。要求选择上年种性强,上市集中,经过几次精选的田块留做种苗,茭丛内无杂株、雄株和病株。挖起茭丛后,选择带老茎2根,用快刀切割下带泥的小茭丛茭根做种苗。每亩大田准备1200—1300个小茭丛茭根,把选好、分好的种苗及时移栽,放置时间不超过3—4天。

三、整田与施基肥

大田整田要做到田平、泥化、无杂物,田埂要加固加高,达到保水保肥要求。基肥要充足,主施农家肥辅施常规用化肥,一般亩施腐熟农家肥2000— 2500kg 、磷肥 40kg 、钾肥10— 15kg 、尿素10— 15kg 。撒施均匀后耕耙平整,保持浅水层移栽。与其它农作物轮作,减轻病虫害发生和增加肥料利用率。

四、移栽

将选好、分好的种苗在10月中下旬按照预定规格实行拉线条栽。栽植深度以老茎或者茭苗基部插入泥中不致浮起为度,种植过深分蘖不旺,空耗种苗的养分而长根。栽种行距80— 100cm ,株距55— 60cm ,等行距种植,每亩确保1200—1300穴种苗。

五、田间管理

(一)管水

移栽后适当深水护苗活棵,水层深度以5— 10cm 为宜。活棵后到分蘖的前10天保持浅水管理,水层深3— 5cm 为宜,以利提高田间土表温度,促进低位分蘖。严冬季节,夜间最好保持7— 8cm 深水护苗度冬,春暖后再浅水促蘖。分蘖后期(即总苗数达3.5—4万苗)水层保持在 20cm 左右,控制无效分蘖。结茭期遇暑天气候炎热,应加深水层,降低土温,延长结茭期,促进茭白增长。孕茭时为达到茭白增大软化的目的,水宜深灌,但不能超过心叶。采收期水层深5— 7cm ,降低空气湿度,减轻病虫危害,采收后水深3— 5cm ,利于以气养根。

(二)追肥

应根据茭白生长发育情况,看苗分期施用,掌握“轻施苗肥,巧施长粗肥,重施孕茭肥”的追肥原则。移栽半月左右,应施催苗肥,以促进生长和早生分蘖,可亩施碳铵20— 25kg 。茭苗分蘖高峰期,如果此时叶色偏淡,而每穴又不足20苗,应追施长粗肥,每亩可施用碳铵 15kg 左右;反之则不必施用长粗肥。茭苗开始“长杆”,需要重施孕茭肥,以促进孕茭肥大,增加产量。施用孕茭肥最佳时期是茭苗茎杆由圆变扁、叶往两边分,呈蝙蝠状的茭苗占全田20—30%的时候。过早追肥则促进营养生长,延缓结茭;追肥过迟,则达不到施肥效果。一般孕茭肥亩施碳铵40— 50kg 或者尿素 10kg 。在每次施用肥料时,需先落浅田水,然后顺行撒施,第二天才能复水,以便提高肥效。

(三)除草

主要以人工薅锄为主,茭苗成活到封行期间结合追肥、耕耘除草2次,使土壤活化,增强土壤通透性,提高土温度和追肥利用率。第一次在分蘖前进行,在锄草的同时,把根周围泥土扒开,以利分蘖;第二次在分蘖后期进行,需把泥土扒平靠根,同时剥除黄叶,剔除病苗、弱苗、雄茭。

(四)病虫害防治

茭白虫害主要有茭螟,叶蝉,飞虱。病害主要有锈病、叶枯病。

1、药剂防治病害

(1)锈病:用40%福星(氟硅唑)乳油5000—7000倍液或用25%敌力脱乳油3000倍液喷雾。

(2)叶枯病:用50%异菌脲(扑海因)1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世高)1000倍液喷雾。

2、药剂防治虫害

(1)茭螟:用苏云金杆菌(BT杀虫剂)悬浮剂或粉剂喷雾。

(2)叶蝉、飞虱:可采用绿浪乳油8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

六、适时采收

茭苗肥大,茭白长成时要适时采收,过早过迟采收都会影响茭白的品质和产量。一般茭白成熟时,3片外叶长齐,心叶短缩,结茭部位显著膨大,叶鞘由抱合而分开即可采收。一般2—3天采收一次,采收后进行分级处理、清洗,洗用水要达到灌溉水标准,严禁用污水浸泡,以防再次污染,不得用已污染的材料包装,采收结束后,及时清除田间残叶,枯叶带出田外集中销毁,以免造成污染,减少病、虫寄生的扩散和传播。

发送给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评论0 0
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给TA留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