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微视
曾几何时,
我们对着红富士苹果树精修细剪,
学习东洋人套袋、摘叶、转果……
一系列的手工活,
一系列的精雕细琢,
......
而此时,
苹果越区盲目种植现象普遍,
老龄果园更新较慢,
果品质量参差不齐,
晚熟富士仍是主角。
苹果停滞销路坎坷,
汗水与收入难成正比。
四海翻腾云水怒,
五洲震荡风雷激。
这正是传统果园处于大变革的时代,
在我们身边,
不知你有没有发现:
张大爷因为年迈而放弃了果园管理,
李大爷因为要照看孙子不得不舍弃果园;
王大爷被女儿接去享清福了,果园也荒废了
……
许多经营多年的老果园就这样毫无征兆的戛然而止,
而取代他们的是一些将果园作为事业的年轻人或者中年人。
他们有着一定的知识储备、资金储备和技术储备,
他们管理着30亩、50亩或者300亩、500亩的果园,
传统的果园管理技术在他们身上被彻底颠覆。
他们乘着国家的方针政策迎着东风,阔步走来。
作为新一代果园管理者或者农场主,
他们走上了属于自己的历史舞台。
那么,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产业的发展,
苹果产业发展到底有什么趋势呢?
让小编带你一起来看看:
01
由 "省钱"向 "省力" 转变
过去我们栽培苹果,是一家人的生计所在,是整个家庭的支柱产业,孩子上学、家里盖房、孩子结婚都靠他,那时候家里没有充足的钱投资果园,果园管理以省钱为出发点,自己累点没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将果园作为事业而不是谋生手段时,我们管理果园的出发点就发生了变化,我们关注的不再是省钱,而是如何省力,特别是对规模化管理的果园,更是如此。
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劳动力短缺和劳动成本的升高,这也要求我们在果园管理当中,将更多的机械取代人工,最大限度的实现省力化。
(机械化修剪)
过去我们是靠力气挣钱,现在是靠科技和资金挣钱。我们也非常欣喜的看到,在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制定"十二五"规划时,将省力化作为体系重点任务之一。
02
由分散经营向小规模化经营转变
苹果生产正在经历由分散经营向小规模化经营转变,随着人口的老龄化,一些人放弃了果业生产,而新建园的果农,许多人都向着规模化方向发展。土地逐步集中在种植能手手中,新的家庭农场诞生。这一过程虽然来得比较缓慢,却是产业发展大势。
03
由注重地上管理向注重地下管理转变
果园管理当中,由注重地上管理向注重地下管理转变,是果业管理技术的革新和成熟。
根者,根本也,梢者,末梢也,传统文化对这一块早就有深刻的理解,而我们许多果农在实际生产当中往往舍本逐末、本末倒置。
在传统果园管理当中,我们往往注重树上管理,这与我们对果树的认识有关,刚开始接触果树,我们最先看到的是果实,关心果实的大小、颜色、好坏,这是一种功利性的初级认识;继而我们关注枝条,关注枝条的多少、枝条的空间分布、树形;后来,我们认识到叶片非常重要,叶片的好坏、大小、薄厚、落叶早晚等等深刻影响着果树的生长和果实的产量品质。
随着认识的进一步发展,我们注意到根系才是果树的根本,同时由于多年来人们对根系的忽视,果园管理由注重地上管理向注重地下管理转变就成了一种必然。
接下来,小编给出一组图,大家自行体会一下:
国外对整形修剪较为粗放
国内是精细化修剪
(意大利的果园滴灌系统)
看了以上内容,你有什么想法呢?欢迎下方留言。
更多苹果新品种和种植技术,请关注6月14日-15日农林卫视主办的“苹果新品种及栽培模式转型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