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南充残疾老农回乡养鱼 年入20余万元
2015-12-02   来源:吴忠农批网  作者:nlzm   字体:【 】  浏览:105次   评论:0

左手残疾、贫困潦倒了半辈子的老唐可能之前怎么也不会想到,现在的他会成为村里的一块宝。

如今,在蓬安县龙蚕镇土光村,谁家碰上养鱼方面的难题,第一时间都会想到一个叫唐中秋的人。2000年开始养鱼,经过10多年的摸爬滚打,唐中秋逐渐掌握了一整套养殖技术,靠着养鱼,老唐走上致富路。自打老唐养鱼致富的消息在周围传开,就不断有乡邻找老唐请教养鱼的学问,对此,老唐总是不吝赐教,免费向大家传授养殖技术和经验。有了老唐这个“土专家”,乡邻们养鱼比以往更有底气,养鱼成了当地老百姓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老唐告诉记者,从2013年开始,靠着养鱼这门产业,他平均每年都要赚上20余万元,而就在5年前,老唐一家还是村里有名的贫困户。

11月30日一大早,老唐就背着背篼独自出门割草去了。“一天要割上500斤草才够。”老唐说,用糠和草喂出的鱼虽然生长较慢,但肉质更好也更环保。现在的人都追求绿色天然,只要鱼好,再贵的价钱都有人买。这也是他养的鱼受市场欢迎的一大原因。今年,他已经卖出2万多公斤鱼,收入近20万元。“我自己有3个鱼塘。”据老唐介绍,他还和周围20多家养鱼户合作,由他提供鱼苗和技术,并通过入股分红的形式获利。近两年来,随着想和他合作养鱼的人越来越多,老唐的荷包也越来越鼓。

苦心钻研残疾老农成村里养鱼专家

1998年,老唐经朋友介绍到广东一家工厂当起保安。“当时工厂附近有个渔场,我没事就过去看人钓鱼。”老唐说,和渔场的技术人员混熟后,他逐渐了解了一些养鱼方面的知识,他意识到,养鱼可能是条致富路。

2000年初,老唐毅然回到老家,开始了他的养鱼之路。然而,由于缺乏技术和经验,老唐的鱼塘连续十年亏本,更别提赚钱。“我一个残疾人,又没文化,不养鱼干什么呢。”靠着一股蛮劲,老唐这一坚持就是10年。10年里,他不断看书学习,摸索技术,总结经验。“鱼最缺不得氧,一缺氧就要死,晚上要特别注意定时往塘里打氧;买鱼苗要选大小均匀的才好;阴天、下雨天不能喂食,鱼塘要定期喂鱼消毒……”提起自己的养鱼经,老唐总是滔滔不绝,通过10年的摸爬滚打,老唐掌握了一整套养鱼技术,他说,这养鱼的窍门一天一夜都说不完。

免费传技术带领乡邻共奔致富路

“老唐,我家里有几亩空田,想建个鱼塘,你说咋整啊。”2014年初,听说老唐养鱼挣了不少钱,同村的尹建文开始按捺不住,对于养鱼技术一无所知的他找到老唐寻求帮助。第二天,老唐便到尹建文的空田里观察地形,帮尹建文规划了修建鱼塘的方案。“从建鱼塘到选鱼苗,全是老唐手把手带着我做的。”尹建文说,有了老唐的技术支持,他几乎没走什么弯路,鱼塘建起一年后就开始盈利。

自打老唐养鱼成功,村里和周围乡镇的许多人都纷纷开始效仿老唐,建起了自己的鱼塘。“有老唐这个土专家在,我们养鱼一点也不担心。”村里的养鱼户们笑着说。“光把鱼养好了还不行,这卖鱼可也是一门学问哦。”老唐告诉记者,目前,他的鱼主要通过放钓和批量卖给一些餐饮店两种方式进行销售。“留给客人放钓的鱼一定要大,这样钓鱼的人会很高兴,回去跟人聊起也算是免费帮着宣传了。”说起卖鱼的窍门,老唐又露出得意的神情。“由于饮食习惯不同,城里人一般喜欢买两三斤的鱼,十多斤的大鱼则在农村更受欢迎,另外像酒店这些地方最缺一斤左右的鲫鱼。”老唐说,要随时根据不同的鱼的生长情况对接市场需要,把养鱼和买鱼结合起来,才能获得最大的效益。(记者 郭丹)

(原标题:残疾老农养鱼年入20余万元)

Tags:充残疾 农回乡 鱼年入 20余万元 责任编辑:nlzm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鱼苗越冬五措施 [下一篇]半封闭式循环水生态养鱼系统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

发布者

nlzm nlzm
等级:普通会员
积分:724 个
性别:保密
nzlm@qq.com
身份还未认证 邮箱还未认证 手机还未认证 给它发送短消息 搜寻它在养鱼技术发布的全部

相关栏目

热门文章

· 海水鱼新宠―龙趸
· 禁渔期前最后的疯狂-重庆长寿湖站
· 家鱼混养池只死鲢鳙鱼的四大简单的原因
· 浅水池塘养鱼技术
· 改良斗鱼繁殖饲育
· 借此调节水温差和鱼苗对袋内气压改变的适应
· 关于开展水产养殖中微生物制剂应用情况调查的通知
· 四川沱江即将告别20多年的网箱养鱼,养鱼人该何..

最新文章

· 5、坚持鱼苗饱食后下塘
· 可用芦席隔断鱼苗狂游路线
· 4、鱼苗入池前应进行药物消毒
· 九、做好鱼病防治工作鱼苗夏花阶段
· 如果将鱼苗从袋中直接倾入池内
· 七、调节水质鱼苗入池前期
· 重磅!渔业如何发展?渔民生计怎么办?
· 借此调节水温差和鱼苗对袋内气压改变的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