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产量已经不是关键,消费者要吃得健康,产地各方要对未来利益担责,这是一个长期的趋势,互联网应用是其中的催化剂。黄山市的山泉流水养鱼正在实践这样一种潜力模式。 
黄山:山泉流水养鱼 2015年10月媒体报道,农业部发布了第三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其中黄山市休宁山泉流水养鱼系统在列。 在《安徽休宁山泉流水养鱼系统》的介绍中: 山区居民依托优越的生态环境,在村落附近,或家前屋后,或庭院天井中,挖坑筑池,引入清澈甘洌的山泉溪水放养家鱼。鱼池都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池内长期保持优异的水质,鱼群常年生长于山泉流水环境中,摄食当地无污染的天然饵料,是地道的有机绿色食品。 山泉流水养鱼系统通过水陆相互作用,把多种生物聚集在同一单位的土地上,多层次利用物质和能量,构成了“森林-溪塘-池鱼-村落-田园”为要素的农业生态系统。 社会资源倾斜 为加快山泉流水养鱼发展步伐,促进休闲旅游农业和山区农民增收,黄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黄山市山泉流水养鱼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全面推进渔业+旅游、渔业+互联网,做大产业规模、做强产业质量、做精产业形式,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山区农民脱贫,努力把山泉流水养鱼打造成山区农民致富的新亮点。 力争到2020年,全市打造10个特色流水养鱼乡镇,20个特色精品山泉流水养鱼示范村,重点扶持特色渔业养殖基地50处,新建、改造流水养殖塘口13000口,各种新型特色渔业经营主体200家,发展渔业休闲体验点20个,带动鱼类主题餐饮(渔家乐)200个,实现渔业流水养殖产量2500吨,产值5.5亿元,综合产值8亿元,带动10000户农民增收。 水产品电商 在具体举措中,涉及了发挥电商作用。 科技支撑,服务于民:加大对种质资源种苗生产、技术攻关及推广、品牌创建、文化传承保护和电子商务营销等六个产业发展关键环节和领域的支持,加强“产学研推”结合。 筹建平台,多方营销:筹建黄山市山泉流水养鱼公司,引导农户以村或村民小组为单位成立山泉流水养鱼合作社或家庭渔场,提高组织化程度,鼓励经营主体发展线上、线下销售,组建成立黄山市特色水产养殖协会。 电商不仅仅是一种销售通路,首先是更便捷的联系,其次是媒体特征,能够准确、生动地把信息传播开来。 在《安徽休宁山泉流水养鱼系统》的介绍中,还涉及:营造出多样的生态基底和多元的生态空间,蕴含丰富的人文与自然景观资源,并衍生出与系统相关的乡村宗教礼仪、风俗习惯、民间文艺及饮食文化。 实际上是延伸出了一整个的产业生态。农旅结合,融合发展:依托徽文化,做好重点区片和基地的景观再造,展示“徽州风土人情”、“古法亲水捕鱼农事”,打造精品渔业休闲农庄(渔庄),促进渔业+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 传统文化的魅力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同时生产端整体环境意识的提升,许多传统的生产方式受到关注。 不久之前的6月5日,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格拉齐亚诺到浙江考察了农业文化遗产——“青田稻鱼共生系统”。 稻鱼共生系统给鱼类提供了一个栖息环境,鱼可以吃掉害虫,而鱼的排泄物又为水稻提供了养分,从而使水稻可以不施肥、不施药。共生系统有效缓解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又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稻米。 格拉齐亚诺认为传统的稻鱼共生系统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村振兴和农民增收作用突出,他称赞中国是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领军者,为世界其他国家做了很好的示范。 一亩田分析师认为,农业的发展到了这么一个阶段,消费者购买力持续增加,社会层面向农业做资源倾斜,而农产品电子商务成为产业发展的抓手。同时,农业的发展是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的,销售的不仅是产品,也是生态空间,是文化,是新的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