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池塘高密度精养常见哪些异常情况
2015-07-21   来源:果洛农批网  作者:mmrens   字体:【 】  浏览:89次   评论:0
随着池塘精养水平和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养殖密度越来越高,饲料使用量也越来越犬,导致养殖水体环境发生了新变化;养殖鱼类也出现了一些新病害。现将笔者近期在调查中发现的3种异常情况进行剖析,并提出处理建议供养殖者参考。

1.鱼类肝胆综合症 该病最典型的特征是肝胆肿大和变色。发病初期,肝脏略肿大,轻微贫血,色略淡;胆囊色较暗,略显绿色。随着病情发展,肝脏明显肿大,可比正常情况下大1倍以上,肝色逐渐变黄发白,或呈斑块状黄红白三色相间,形成明显的花纹肝。有时肝脏局部或大部分变绿成为绿肝;肝脏轻触易碎,胆囊明显肿大1~2倍,胆汁颧色变成深绿色或墨绿色,或变黄变白直至变为五色,重者胆囊充血发红,有时胆汁也变成红色。重症时常同时伴有出血、烂鳃、肠炎、烂尾等症状。

原因:养殖密度过大、水体环境恶化、强化投饲、乱用药物、维生素缺乏、饲料酸败变质以及营养成分的失衡和饲料中含有有毒物质等,都有可能对鱼类肝脏造成损害。另外,当水体中氨氮浓度过高时,鱼体内氨的代谢物难以正常排泄,蓄积在血液之中,也易引起此病的发生。

处理方法:①科学选饵、投喂。选择营养丰富全面、品质优良的饲料,防止饲料变质,特别是脂肪变性。坚持"四定"投饵,切忌过量投喂;②正确用药。不要长期、低剂量在饲料中添加对鱼类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如喹乙醇、呋喃类药物、磺胺类药物),不用副作用大、残留高、尤其是国家禁用的渔药(如溴氯菊酯、敌百虫、敌杀死、林丹等);③及时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在饲料中添加适量诱食肽、氯化胆碱、肉毒碱等绿色饲料添加剂,也可在饲料中添加鱼用应激宁等药物;④查明原因,对症治疗。发生此病后,首先要加强水质管理,调节好水质,同时可内服保肝灵、肝胃散、氟苯尼考、利肝素等药物,1天1次,连喂3~5天,也可内服当归、板蓝根等中草药。

2.肠道寄生虫疾病。寄生虫少量感染时鱼体一般不显症状,但摄食量会有所减少,一旦严重感染,病鱼鳃瓣呈苍白色,腹部肿大,体色发黑;食欲不振,游动缓慢,解剖肠道用肉眼和显微镜可见寄生虫。鱼类主要肠道寄生虫有球虫、微孢子虫、头槽绦虫、舌状绦虫、长棘吻虫等。

病因:精养鱼池能定期采取杀虫、消毒等防病措施,一般不会发生体表寄生虫疾病,养殖户往往容易忽视肠道寄生虫疾病的预防。另外,近年来保护鸟类措施得力,其数量得以恢复,因鸟是许多肠道寄生虫(如舌状绦虫等)的终寄主,这也是肠道寄生虫病增多的一个主要原因。

处理方法:①苗种放养前用生石灰彻底清塘,可防治各种肠道寄生虫疾病;②用含量为90%的晶体敌百虫按投饵量的0.5%~1%加面粉或黏合剂与饲料混合制成药饵,每天1~2次,连喂3~6天;③用草人等吓赶鸥鸟。

3.藻类引起的中毒。鱼池下风处水面上漂浮着一层翠绿色的水华,有些地方称之为湖靛、铜锈水等。

原因:精养池塘因大量投饵,鱼类的排泄物较多,如果水质控制不当,往往出现蓝藻(铜绿微囊藻水华和铜绿微囊藻水华)大量繁殖。蓝藻生长的适宜水温是28~32℃,pH值为8~9.5。

危害:如果蓝藻生长过旺,池水中每升水含有50万个群体时就有可能使鱼类死亡。当水体中溶氧不足时会很快导致蓝藻大量死亡,藻体死亡后蛋白质又容易分解,可产生大量的羟胺、硫化氢等有毒物质,引起鱼类中毒死亡。

处理方法:①经常加注清水,注意调节好水质,可控制藻类的繁殖;②进入高温季节,要控制池水中的氨氮含量,可定期用EM菌、光合细菌等生物制剂处理池水;③在池塘下风水面泼洒硫酸铜水溶液杀灭蓝藻。用硫酸铜水溶液全池泼洒时要注意观察,要求随时能采取加水、增氧等抢救措施,否则不宜使用。
Tags:池塘高 常见哪 常情况 责任编辑:mmrens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黄颡鱼的习性与养殖 [下一篇]高温给鱼池注水要“四改”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

发布者

mmrens mmrens
等级:普通会员
积分:644 个
性别:保密
admin@mmrens.com
企业会员 身份还未认证 邮箱还未认证 手机还未认证 给它发送短消息 搜寻它在养鱼技术发布的全部

相关栏目

热门文章

· 海水鱼新宠―龙趸
· 禁渔期前最后的疯狂-重庆长寿湖站
· 家鱼混养池只死鲢鳙鱼的四大简单的原因
· 浅水池塘养鱼技术
· 改良斗鱼繁殖饲育
· 借此调节水温差和鱼苗对袋内气压改变的适应
· 关于开展水产养殖中微生物制剂应用情况调查的通知
· 四川沱江即将告别20多年的网箱养鱼,养鱼人该何..

最新文章

· 5、坚持鱼苗饱食后下塘
· 可用芦席隔断鱼苗狂游路线
· 4、鱼苗入池前应进行药物消毒
· 九、做好鱼病防治工作鱼苗夏花阶段
· 如果将鱼苗从袋中直接倾入池内
· 七、调节水质鱼苗入池前期
· 重磅!渔业如何发展?渔民生计怎么办?
· 借此调节水温差和鱼苗对袋内气压改变的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