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罗非鱼养殖如何除去泥腥味?
2015-07-21   来源:新余农批网 海洋与渔业 作者:冬哥殿下   字体:【 】  浏览:101次   评论:0

罗非鱼肌间刺少,肉质细嫩有弹性,且富含蛋白质、脂肪以及钙、磷、铁、维生素等,由于营养价值较高,市场售价适中,肉味鲜美,适宜多种烹饪方法,而被广大消费者所喜爱。

但是有不少人吃罗非鱼时会觉得有一股令人难以下咽的泥腥味。泥腥味让一部分人放弃购买罗非鱼,也影响了罗非鱼的塘头收购价格。不少鱼中往往以此为借口,压低罗非鱼收购价格。如今饲料成本在上涨、病害又时有发生,本来利润就微薄的罗非鱼养殖业可再也经不起养成上市时这最后的掉价损失了!为了能卖个好价钱,罗非鱼养殖过程中该如何做才能除去泥腥味呢?

一、泥腥味产生的原因

实际上,所有水产品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泥腥味,这是由它们的生长环境所决定的,只不过有些罗非鱼生长的水环境好,肉质中的泥腥味食用时感觉不出来,而有的罗非鱼生长的水环境差,导致鱼肉泥腥味很重。为什么有的罗非鱼会有让人难以下咽的泥腥味呢?产生泥腥味的罪魁祸首是一类叫做土霉味化合物的物质。土嗅素就是土霉味化合物中的一种,它最初是在放线菌中被分离出来的,随后人们在许多蓝藻中也有发现。水体中的许多蓝藻,特别是淡水中生长的蓝藻如鱼腥藻、微囊藻等都能产生土嗅素,有的蓝藻土嗅素只产生在细胞内,细胞死亡解体时才释放进入水体,而有的蓝藻能直接分泌并释放出来,所以水质差、水体较肥、易暴发蓝藻水华、滋生细菌的池塘,就易产生大量的土嗅素,并导致水体和鱼体也产生浓烈的土霉味和鱼腥味。

二、除去泥腥味的方法

原来,罗非鱼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泥腥味,主要是由水体环境好坏决定的,而水体环境又是由细菌、微藻等生物种类和数量决定的!明白了罗非鱼泥腥味产生的原因,我们就好对症下药了。下面列举8种去除泥腥味的方法,供参考。

1、把好水源关。水源好,引入池塘后,池水中相应就无较多细菌、病菌、有害微藻,好的水源不但能有利于整个养殖的成功,还能减少罗非鱼泥腥味的产生。同时,在池水过肥老化、藻~菌相失衡倒藻时,也有较干净、安全的水源进行换水。

2、选择海边的滩涂或入海口等地区进行养殖。海边的滩涂或入海口等地区水体有一定盐度,而分泌产生土嗅素的蓝藻、细菌大多不易在此环境中生长成活。这也就是海水或半咸淡水中生长的罗非鱼无泥腥味,肉质细嫩,口感较好的主要原因。

3、改用水泥池而不用土塘养殖。土池一般底泥较厚,易滋生细菌等有害微生物,而且也容易出现溶解氧低下的情况,如今不少罗非鱼是肥水养殖,一但水体溶解氧低下,池塘能量、物质循环不畅通,池水极易恶化发臭。细菌、蓝藻等更易生长,造成水体甚至鱼体都有一股浓烈的鱼腥味。

有的人也许要苦恼了,上面的三个条件似乎都没办法做到!池塘不在离海区近的地区,家里就几口土池难道要下血本改造成水泥池?养殖罗非鱼的收益不比名贵鱼类,这样做显然不划算。别着急,下面还有高招!

4、土池养殖前做好清池、清底工作。如果因为条件有限只能进行土池养殖的话,那么放苗前的清池、清底工作一定要彻底。养鱼前最好排水空池,把池塘的底泥翻过晒干,彻底清池除去或减少池塘腐殖质,以减少细菌大量滋生的机会。底质好了,才能保证养殖过程中水质也好。

5、养殖过程中以人工饲料喂养。罗非鱼由于易养殖,耐肥水。不少养殖户大多喜爱采用肥水立体养殖模式,投放许多粪肥进入池塘,以减少饲料投喂而降低养殖成本。在饲料不断涨价的时候,这样做在一定程度是可以起到降低养殖成本的作用,但是粪肥会带入许多病菌进入池塘,易引发多种疾病,另外,粪肥中的许多有机质难以快速分解还会造成水体过肥,引起蓝藻等耐污藻类的生长。这样养出来的鱼就极易产生泥腥味了。所以为了减少风险还是少投粪肥,多使用人工饲料喂养罗非鱼为好。

Tags:罗非鱼 何除去 责任编辑:冬哥殿下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鱼和海南沼虾是否可以混养 [下一篇]冬春选购鱼种注意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

发布者

冬哥殿下 冬哥殿下
等级:普通会员
积分:778 个
性别:保密
duanxia@qq.com
身份还未认证 邮箱还未认证 手机还未认证 给它发送短消息 搜寻它在养鱼技术发布的全部

相关栏目

热门文章

· 海水鱼新宠―龙趸
· 禁渔期前最后的疯狂-重庆长寿湖站
· 家鱼混养池只死鲢鳙鱼的四大简单的原因
· 改良斗鱼繁殖饲育
· 浅水池塘养鱼技术
· 借此调节水温差和鱼苗对袋内气压改变的适应
· 关于开展水产养殖中微生物制剂应用情况调查的通知
· 四川沱江即将告别20多年的网箱养鱼,养鱼人该何..

最新文章

· 5、坚持鱼苗饱食后下塘
· 可用芦席隔断鱼苗狂游路线
· 4、鱼苗入池前应进行药物消毒
· 九、做好鱼病防治工作鱼苗夏花阶段
· 如果将鱼苗从袋中直接倾入池内
· 七、调节水质鱼苗入池前期
· 重磅!渔业如何发展?渔民生计怎么办?
· 借此调节水温差和鱼苗对袋内气压改变的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