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提高奥尼罗非鱼出苗率和雄性率的技术探讨
2015-07-21   来源:白山农批网  作者:曾经   字体:【 】  浏览:133次   评论:0
罗非鱼属约有100多个种和亚种,但主要的养殖对象只有十几种。尼罗罗非鱼和奥利亚罗非鱼自20世纪70年代引入中国以来,已成为中国淡水养殖的重要对象,但性早熟和过度繁殖一直是困绕罗非鱼养殖的重要因素而为人们所关注,同时,雄性罗非鱼的生长要快于雌性,若能控制罗非鱼的性别进行全雄性罗非鱼养殖,则可以大大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生产中,利用雌性尼罗罗非鱼(染色体为××型)和雄性奥利亚罗非鱼(染色体为ZZ型)杂交生产全雄性奥尼罗非鱼是目前常用的一种有效途径,且奥尼罗非鱼具有雄性率高、生长快等特点,成为许多养殖户喜爱的养殖对象,然而,在生产奥尼罗非鱼的实践中往往存在出苗率低等问题,又因亲鱼种质退化和混杂现象比较严重而使其杂种优势不尽如人意,不能给养殖户带来期望的经济效益,究其原因主要是缺少品质优良的亲鱼及其生产技术等。

一、亲鱼的选择

亲鱼纯度是影响奥尼罗非鱼雄性率的主要因素,但目前国内罗非鱼的品种繁多,且大多来源不明,遗传背景不清,因此导致很多生产场家难以判断罗非鱼亲鱼的优劣。总体来讲,养殖者应从有实力、信誉好的大型良种场、科研院所引进来历清楚、遗传纯度高的亲鱼,如新吉富罗非鱼;在生产中应选择特征典型的个体,如尼罗罗非鱼的尾鳍条纹垂直且连续、体侧条纹清晰等,以及奥利亚罗非鱼鳃盖上的蓝斑明显、尾鳍上具有明显的芦花斑等。

二、亲鱼的年龄、放养密度及性别比例

1.亲鱼的年龄 用于繁殖的1龄奥尼罗非鱼亲鱼的怀卵量小、出苗率较低,高龄奥尼罗非鱼亲鱼的繁殖后代质量较差,因此,选择2~4龄的奥尼罗非鱼亲鱼为佳,且个体体重最好在250g以上。亲鱼个体体重悬殊会影响交配和降低出苗率,由于奥利亚罗非鱼亲鱼中的父本生长速度较慢,所以生产中最好选择高出母本新吉富罗非鱼1龄的奥利亚罗非鱼为父本,以保证亲鱼规格的整齐。

2.放养密度及性别比例 水泥池养殖时,亲鱼放养密度为3尾/平方米;土池养殖时,亲鱼放养密度为1尾/平方米。雌雄比例通常为2.5~5∶1,然而,在实际生产中发现,亲鱼雌雄比例为2~4∶1的放养池塘比亲鱼雌雄比例为3~5∶1的放养池塘的出苗率高15%~20%,所以,笔者认为在奥尼罗非鱼的生产中亲鱼的雌雄比例以2~3∶1为最好。究其原因,罗非鱼属性腺不同步产卵的鱼类,亲鱼雌雄比例低的池塘增加了雄鱼与雌鱼的交配机会,从而提高了奥尼罗非鱼的出苗率。

三、繁育池的选择

生产过程中的实验表明,泥沙底质的繁育池最好,出苗率最高,其次是沙泥底质的繁育池,最差为沙底质的繁育池。这是因为罗非鱼在发情产卵季节有打窝的习性,如果池塘底质过硬,则亲鱼不容易打窝繁殖而影响出苗率。同时,繁殖池的面积不能过大,以2~5亩为宜,一般面积为5亩左右池塘的出苗率最高,通常比面积10亩左右池塘的出苗率高20%~30%。

四、提高亲鱼的营养水平

提高亲鱼的营养水平,主要从增加投喂饲料的质量着手,包括投喂饲料的蛋白质含量、饲料不能发霉等。实验表明,用蛋白质含量为30%左右的饲料投喂罗非鱼的亲鱼,繁殖后的出苗率较高;投喂饲料的蛋白质含量高于30%,亲鱼体内脂肪含量较多,营养过剩,反而会影响性腺的发育;投喂饲料的蛋白质含量低于30%,则亲鱼的营养不足,性腺发育不充分。同时,不能投喂变质或受到污染的饲料,否则会导致罗非鱼的亲鱼体质下降,出现肠炎等病症,从而大大降低出苗率。

五、改善养殖水体环境

改善养殖水体环境,主要是注意养殖水质的变化情况,保持水质“肥、活、爽、嫩”。结合生产实际和科研成果,表明养殖水质的pH7.5、溶解氧含量5.5mg/L左右的水体中奥尼罗非鱼的出苗率最高。笔者在生产中还发现,在亲鱼产卵期间可以通过调节池塘的进排水系统,每天向池塘中充水来达到刺激亲鱼脑垂体的作用,使亲鱼的繁殖次数、排卵量增加,从而达到提高出苗率的目的。

六、加强饲料投喂、病害防治和日常管理等工作

投喂时,做到“定时、定位、定质、定量”的原则,每天投喂2次,亲鱼营养强化期的日投喂量占鱼体总重的5%~7%,亲鱼产卵期的日投喂量占鱼体总重的1%~3%,如遇天气变化则适当调整日投喂量。笔者在实际生产中发现,在产卵期间,投喂亲鱼1~2天,再停止投喂亲鱼1~2天,如此循环往复,可以提高出苗率。同时,日常管理中要坚持每天早晚巡塘,注意观察鱼体活动情况,如亲鱼出现病症则采用中草药治疗为好,不提倡使用西药,否则会导致亲鱼性腺的退化而影响出苗率。

七、提高捞苗技术

当在池塘中发现鱼苗时,每天采用规格为4.0m×1.5m×2.0m的长方形网片(网目为40目)捕捞鱼苗2次,时间为上午6时~8时和下午3时~5时;每隔10天采用大密网(网目为40目,网长为池宽的1/3,网高1.5m~2.0m)沿池塘往返捕捞鱼苗1次。这是因为罗非鱼鱼苗有互相残食的习性,尤其在鱼苗阶段,个体大的鱼苗吞食个体小的鱼苗的现象十分严重,笔者在生产中发现,体长3cm~5cm左右的鱼苗每天能吞食刚离开亲鱼不久的体长0.7cm~0.8cm左右的幼苗100~200尾。因此,为避免发生鱼苗个体间的“互残”现象,在整个罗非鱼繁殖季节内应及时将繁育池内的鱼苗捕捞出池,在罗非鱼亲鱼繁殖低谷期应及时对出苗池塘的亲鱼进行清塘,以彻底清除池塘中的大规格鱼种,保证亲鱼连续生产,可提高单位面积的出苗量。同时,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如遇闷热及阴天天气,上午捞苗时间可相应推迟,否则容易使亲鱼缺氧而将口中孵化的卵吐出,最终降低了出苗率。

八、采用网箱、水泥池繁殖的方式

罗非鱼可在各种水体中自然产卵繁殖,目前生产上多采用土池繁殖的方式,也有采用在网箱和水泥池中繁殖的方式。一般来说,从单位水体面积、单位体重亲鱼的出苗率计算,罗非鱼的繁殖率以土池最低,网箱次之,水泥池最高,这是因为采用水泥池培育的方法更容易采取各种措施来加强对亲鱼的培育和管理,同时也便于捞苗操作,进而提高出苗率。
 
Tags:高奥尼 罗非鱼 苗率和 责任编辑:曾经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怎样识别鱼苗 [下一篇]以团头鲂仔口鱼种为主的放养模式..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

发布者

曾经 曾经
等级:普通会员
积分:686 个
性别:保密
cengjing@qq.com
身份还未认证 邮箱还未认证 手机还未认证 给它发送短消息 搜寻它在养鱼技术发布的全部

相关栏目

热门文章

· 海水鱼新宠―龙趸
· 禁渔期前最后的疯狂-重庆长寿湖站
· 家鱼混养池只死鲢鳙鱼的四大简单的原因
· 浅水池塘养鱼技术
· 改良斗鱼繁殖饲育
· 借此调节水温差和鱼苗对袋内气压改变的适应
· 关于开展水产养殖中微生物制剂应用情况调查的通知
· 四川沱江即将告别20多年的网箱养鱼,养鱼人该何..

最新文章

· 5、坚持鱼苗饱食后下塘
· 可用芦席隔断鱼苗狂游路线
· 4、鱼苗入池前应进行药物消毒
· 九、做好鱼病防治工作鱼苗夏花阶段
· 如果将鱼苗从袋中直接倾入池内
· 七、调节水质鱼苗入池前期
· 重磅!渔业如何发展?渔民生计怎么办?
· 借此调节水温差和鱼苗对袋内气压改变的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