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黑鱼家鱼混养
2015-07-21   来源:汕头农批网  作者:belldanby   字体:【 】  浏览:271次   评论:0
主养黑鱼塘内混养家鱼

由于主养黑鱼塘内长期投饵,池塘中残渣不断增加,加之鱼的排泄物也不断增多,所以池塘肥水较快,易老化。混养部分家鱼后,能充分发挥它们之间的互利作用,既可调节水质,又可增加鱼产量。

一、池塘条件

单养黑鱼的池塘,既可土池、也可水泥池。面积可大可小,小到几个平方米大到600~2000平方米都行,但最好不要超过2000平方米。池深1.5~2.0米。池底无淤泥,土质良好,保水性强,有进排水系统和防逃设施。有条件的地方,最好在池子的四周种植一些水浮莲或水花生等水生植物,面积一般不超过总面积的25%。大水位期间,池埂地低洼时,还要在池子的四周设1米高的竹篱笆或网片作为防逃墙,防止黑鱼趁雨季地面湿滑时逃逸。

二、池塘清理

鱼种放养前10天,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彻底清塘消毒。间隔3~5天后注水(水源应符合养鱼用水标准),水深0.8~1.0米,待毒性消失后即可试水放鱼。

三、鱼种放养

黑鱼鱼种的放养要求与池塘单养相同,只是数量要酌情减少。家鱼的规格要大于黑鱼的规格。一般情况下,可参考以下模式:每667平方米水面放花白鲢100~200尾,规格0.3千克/尾;鲤鱼20~30尾,规格0.4千克/尾;鲫鱼30~50尾,规格0.1千克/尾。

四、饵料

家鱼不需专门施肥、投饵,主要依靠池塘肥水和黑鱼残饵。黑鱼属凶猛肉食性鱼类,可直接投喂小型、适口鲜活海淡水野杂鱼、虾,切碎的稍大型鱼类,还可投喂蝇蛆、蚕蛹、昆虫以及屠宰后的畜、禽下脚料等动物性饵料。在饵料鱼和动物性饵料不易解决的地方,也可投喂人工配合饵料。投喂配合饵料应从小进行驯化,而且不可中途混投小鱼虾等黑鱼喜食的鲜活动物性饵料,避免因为黑鱼抢食小鱼虾等鲜活动物性饵料,而不吃配合饲料,造成配合饲料浪费,以及降低以后的驯化效果,从而影响黑鱼生长。配合饲料具体配方可根据当地条件,灵活掌握,例如可用鱼粉(占47%),各种饼粕、花生麸、麦麸、玉米粉、米糠等(占48~51%)和骨粉(占2~5%),制成含粗蛋白为40%的人工配合饲料。

五、日常管理

主养黑鱼塘内混养家鱼,不需专门对其进行管理,只需对黑鱼按照池塘单养的日常管理方法进行管理即可。 

主养家鱼塘内混养黑鱼

由于主养家鱼塘内鲤、鲫鱼的自繁能力较强,鲤、鲫鱼的幼苗较多,加之野杂鱼也较多,不利于家鱼的生长。放入少量黑鱼,可吃掉野杂鱼和鲤、鲫鱼的自繁幼苗,这样既避免了幼苗争氧、争食,有利家鱼的生长,又可获得高质量的黑鱼,增加效益。具体措施如下。

一、池塘条件

要求与家鱼池塘条件相同,一般能养家鱼成鱼的池塘都可以混养一些黑鱼。但要求池底淤泥厚不超过10厘米。

二、池塘清理

鱼种放养前10天,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彻底清塘消毒。间隔3~5天后注水(水源应符合养鱼用水标准),水深0.8~1.0米,待毒性消失后即可试水放鱼。

三、鱼种放养

鱼种放养涉及到的因素较多,必须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制定适宜的放养方案,以获得良好的养殖效果。黑鱼放养时间要晚于家鱼放养时间,家鱼一般在3月底放完,黑鱼在4月底放完。

黑鱼与鲢、鳙、草、鲤、鲫、罗非鱼等家鱼混养时,混养家鱼的规格要比黑鱼大1倍左右,以免被黑鱼吃掉。混养的黑鱼大小规格也要一致,以免其互相残食。

一般每667平方米水面放养4~5厘米规格的黑鱼苗80~100尾,6~7厘米的放40~50尾,当年可长到商品鱼规格,667平方米水面可提高50~100千克的产量,产值增加800~2000元。

四、饵料

黑鱼混养在家鱼成鱼池塘中不用专门投喂饵料,主要依靠池中的天然饵料。若天然饵料不足时,可在池塘内放养一些罗非鱼、餐条、螃皱、麦穗鱼等,使其产卵繁殖后代,弥补饵料的不足。

五、饲养管理

家鱼成鱼塘内混养黑鱼,不需专门进行管理,只需对家鱼按照日常管理的方法进行管理即可。但在池中施药治疗家鱼鱼病时,要慎用硫酸亚铁,因为黑鱼对硫酸亚铁十分敏感,往往施药后毒死黑鱼而其他鱼平安无事。再者,混养黑鱼的池塘,在年底干塘出鱼时,必须将其全部捕净,不得遗漏,否则将对下年放养的家鱼鱼种危害很大。 
Tags:鱼家鱼 责任编辑:belldanby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7类观赏鱼用药须注意 [下一篇]鳙鱼的人工养殖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

发布者

belldanby belldanby
等级:普通会员
积分:732 个
性别:保密
belldanby@mmrens.com
企业会员 身份还未认证 邮箱还未认证 手机还未认证 给它发送短消息 搜寻它在养鱼技术发布的全部

相关栏目

热门文章

· 海水鱼新宠―龙趸
· 禁渔期前最后的疯狂-重庆长寿湖站
· 家鱼混养池只死鲢鳙鱼的四大简单的原因
· 改良斗鱼繁殖饲育
· 浅水池塘养鱼技术
· 借此调节水温差和鱼苗对袋内气压改变的适应
· 关于开展水产养殖中微生物制剂应用情况调查的通知
· 四川沱江即将告别20多年的网箱养鱼,养鱼人该何..

最新文章

· 5、坚持鱼苗饱食后下塘
· 可用芦席隔断鱼苗狂游路线
· 4、鱼苗入池前应进行药物消毒
· 九、做好鱼病防治工作鱼苗夏花阶段
· 如果将鱼苗从袋中直接倾入池内
· 七、调节水质鱼苗入池前期
· 重磅!渔业如何发展?渔民生计怎么办?
· 借此调节水温差和鱼苗对袋内气压改变的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