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太湖新银鱼胚胎发育的观察
2015-07-21   来源:嘉兴农批网  作者:陈健   字体:【 】  浏览:90次   评论:0
为掌握太湖新银鱼人工繁殖技术,提高银鱼增殖放流的成功率,我们对太湖新银鱼受精卵的发育过程作了系统观察试验。现将该项试验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材料:试验用太湖新银鱼受精卵取自长兴县雉城镇新塘大桥太湖新银鱼人工繁殖基地,孵化用水取自八三水库的过滤水。

2.时间:1999年4月30日~5月13日,2003年4月20日~5月15日。
3.方法:人工繁殖采用先挤精液后采卵的干法授精,受精卵放在培养皿中孵化。使用奥林巴斯系统生物显微镜(BHS-313)观察、计时和绘图。并及时用全自动显微镜照相(PM-10AD)拍摄各阶段形态,经编号分组样品,观察结果取平均值。

二、结果

1.受精卵:受精卵呈浅米黄色,近圆球形,直径为0.42~0.75毫米。卵受精后遇水膨胀,形成卵周隙,卵沉性,借助游离的卵膜丝,粘附在培养皿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多数受精卵因卵膜丝粘固作用,不会任意漂浮,卵膜丝一直伴随着到鱼苗孵出。

2.胚胎前期发育:水温在17.5~23℃之间,胚胎发育经历99小时30分钟。各阶段的发育时序及主要特征。

3.胚胎后期发育:太湖新银鱼孵出后有以下特征:

(1)刚孵出的仔鱼体长为2.7~3.4毫米,卵黄囊长小于2毫米,呈梨形,脊椎骨55~60个,眼上呈现一些棕黑色色素,可见胸鳍芽体。

(2)仔鱼在烧杯中开始时侧卧水底,仅在原地作间歇性翻动,2小时后沿短距离移动,4小时后借助胸鳍的剧烈摆动和身体的扭动在水层作间歇性窜游。再后来出现平游仔鱼,大部分平游仔鱼出现是在出膜18小时以后。

(3)在仔鱼数量相同的烧杯中,不投喂任何食物最长可存活9天。卵黄囊吸收完毕后3~4天,如果投喂蛋黄或藻类,2小时内仔鱼消化道呈现黄色或绿色,表明仔鱼在烧杯中会吃食。但由于水体污染,喂过食的仔鱼存活时间反而缩短,大多活不到9天。

(4)仔鱼孵出3~4天,卵黄囊基本上吸收完毕,各鳍分化完全,体形基本与成鱼类似。

三、讨论

1.未成熟的卵子一般比重比成熟卵和受精卵小。因此,未成熟的卵子大部分可通过漂洗将其除去。还有另一类虽成熟而未受精的卵,它开始也出现卵周隙、卵裂,但它们在24小时前后开始发白,细胞结构模糊。鉴于以上两种情况,我们认为确定太湖新银鱼受精率时间在胚胎发育至原肠中后期较为合适;应当使用显微镜代替肉眼观察,希望供卵和引卵单位引以为鉴。

2.由于太湖新银鱼受精卵孵化产生卵膜丝具有很强的粘附作用,且银鱼受精卵相对弱小;4~5月份又是各种水生生物摄食旺盛期。因此孵化尽可能在室内或水库网箱中进行,如直接放入水库,投放区域要寻找溶氧充分、无泥沙冲刷、野杂鱼少的地方。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网箱孵化都必须考虑到4~5月份日夜温度变化大等特点,防止孵化水温剧变使胚胎发育中止或变态。

3.根据胚胎后期发育特征,结合我们近年来太湖银鱼移植的实践看,移植受精卵或苗均是可以选择的方式,关键是运输时掌握好银鱼受精卵和苗的发育时间。我们建议受精卵运输最好选择在受精24小时后进行为宜,而运苗最好选择在出膜第三天后,使运输到水库的苗消化道贯通不久,此时苗体质好,抗逆性强。另外,银鱼相对于家鱼苗要嫩小一些,运输当中必须做到平稳、快速,充氧尼龙袋中盛苗密度不宜大,一般控制在5万尾/袋以内。

4.无论移植卵或苗,要求投放水域浮游动物丰富,野杂鱼少、溶氧充足,为此在投放前要主动在目标水域适当施肥,培养水质,以便仔鱼进入该水域时就能捕捉到可口食物。移植受精卵的尚需考虑底泥少的水域。
Tags:鱼胚胎 责任编辑:陈健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套养河蟹提高河沟养鱼效益 [下一篇]秋季捕鱼要有讲究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

发布者

陈健 陈健
等级:普通会员
积分:687 个
性别:保密
chenjian@qq.com
企业会员 身份还未认证 邮箱还未认证 手机还未认证 给它发送短消息 搜寻它在养鱼技术发布的全部

相关栏目

热门文章

· 海水鱼新宠―龙趸
· 禁渔期前最后的疯狂-重庆长寿湖站
· 家鱼混养池只死鲢鳙鱼的四大简单的原因
· 浅水池塘养鱼技术
· 改良斗鱼繁殖饲育
· 借此调节水温差和鱼苗对袋内气压改变的适应
· 关于开展水产养殖中微生物制剂应用情况调查的通知
· 四川沱江即将告别20多年的网箱养鱼,养鱼人该何..

最新文章

· 5、坚持鱼苗饱食后下塘
· 可用芦席隔断鱼苗狂游路线
· 4、鱼苗入池前应进行药物消毒
· 九、做好鱼病防治工作鱼苗夏花阶段
· 如果将鱼苗从袋中直接倾入池内
· 七、调节水质鱼苗入池前期
· 重磅!渔业如何发展?渔民生计怎么办?
· 借此调节水温差和鱼苗对袋内气压改变的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