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三种鱼腥草病害的鉴定与防治建议
2015-07-21   来源:乌兰察布农批网  作者:霞姨在哪儿   字体:【 】  浏览:99次   评论:0
近年来,鱼腥草作为特色蔬菜和中药材在贵阳市乌当区北部乡镇及修文县扎佐镇等地已形成1500公顷的熟地栽培。但其病害发生也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鱼腥草的产量和品质。为了准确掌握其病害发生种类及发病时间,从而更好地开展防治工作,笔者从2006年5~8月进行了田间病害调查,实地采集病害标本进行了实验室技术鉴定,目前已鉴定出3种病害,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症状观察

实地调查和记录鱼腥草病害的危害症状和发生特点,采集新鲜病株标本作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1.2 病原菌分离培养

在取新鲜鱼腥草病组织的病原菌进行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病菌的分离培养。将病组织先在70%的酒精中浸5s左右,在0.1%升汞中灭菌1~2min,然后用无菌水洗3次,置于PDA培养基上培养,长出菌丝后转接培养。镜检病菌形态特点,并测量产孢结构及孢子大小等。

1.3 致病性测定

用分离纯化的病菌制成悬浮液,分别接种在室内盆栽的鱼腥草健康植株上,以不接病菌为对照,接菌后保湿24h左右,数天后观察记录发病情况,进行再分离,镜检病菌形态特点,并测量产孢结构及孢子大小,与分离纯化的病菌作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鱼腥草白绢病

①田间症状 主要危害鱼腥草近地面根茎部,染病初期呈水渍状或黄褐色坏死,以后迅速腐烂,病部表面产生大量绢丝状白色菌丝层,并迅速向四周辐射扩展,后期转变成红褐至茶褐色油菜籽状菌核,随病害发展病株腐烂坏死,根茎也很快腐烂,空气干燥时根茎失水无干腐,后期亦转变成茶褐色油菜籽状菌核。

②发病规律 该病菌主要以菌核或菌丝体在土壤内越冬。条件适宜菌核即萌发产生菌丝从根部侵入发病,发病后在病部产生大量菌丝沿地表或病组织向四周扩展蔓延。酸性土壤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暴晴、暴雨有利于此病流行。在我市常年种植地区,通常每年6月中下旬开始发病,7~8月可达到发病高峰期。酸性土壤或连作地块发病较重。

③病原 属半知菌亚门、小核菌属齐整小核菌。菌核球形或不规则形,隆起或扁平,褐色至黑色,组织紧密,表面粗糙或光滑,表层细胞小,色深,内部细胞大,色浅或无色。菌丝大多无色或浅色。

2.2 鱼腥草叶斑病

①田间症状 发病初期,叶面出现不规则或圆形病斑,边缘紫红色,中间灰白色,上生浅灰色霉。后期严重时,几个病斑融合在一起,病斑中心有时穿孔,叶片局部或全部枯死。

②发病规律 病菌以分生孢子在病株残体越冬。翌年,产生的分生孢了借风雨传播蔓延,一般7~8月发病。病部又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发病一直延续到收获。高温高湿或栽植过密、通风透光差发病重。

③病原 属半知菌亚门,叶点霉属。分生孢子器埋生,单腔,有孔口。产孢细胞卵圆形至圆形,无色,光滑,全壁芽生式产孢。分生孢子近卵圆形,单胞,无色,基部平截,经染色观察,顶部有一根五色附属丝,含有油球。

2.3 鱼腥草茎腐病

①田间症状 茎部病斑长椭圆形或梭形,略呈水渍状,褐色至暗褐色,边缘颜色较深,有明显轮纹,上生小黑点。发病后期茎部腐烂枯死。

②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或菌核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春产生分生孢子,借雨水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高温多雨易发病,排水不良,湿气滞留时间长发病重。

③病原 属半知菌亚门、丝核菌属立枯丝核菌。菌核褐色或黑色,形状各不相同,表面粗糙,内外层颜色一致,组织较疏松,着生在菌丝中,彼此以菌丝相连。菌丝褐色,近分枝处形成隔膜,呈缢缩状,菌丝多为直角分枝。

3 小结与讨论

3.1 病害发病原因

①连作 由于鱼腥草选择本地野生驯化品种常年种植,种植期可从10月至翌年4月,且人均耕地面积有限,土地复种指数高,导致病害发生严重。

②种茎未消毒 鱼腥草采用地下茎分段直播,笔者在调查中发现,95%以上的农户在播种前均不进行浸种消毒。

③田间管理不善 虽然鱼腥草种植管理比其他蔬菜粗放,但排水不畅、杂草丛生、肥力不足、不及时摘花、种植密度过大等也可加重病害发生。

④温湿度管理不当 鱼腥草多在每年5月底6月初开始发病,湿度高有利于病害的发生与流行,高温干旱可降低病害发生程度。

3.2 防治建议

①合理轮作 鱼腥草主要种植于旱地,可与玉米、辣椒、豆科作物等进行轮作。

②种茎消毒 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浸种10~20min,晾干后再播种。

③高畦窄厢 选用疏松肥沃,保水保肥,透气性好的沙壤土栽培;采用高畦窄厢栽培,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机质底肥、增施磷钾肥;注意及时排水;及时拔除病株和杂草。

④施用生石灰 收获后及时彻底清除病残组织并深翻土壤。病重地块667平方米施用生石灰75~100kg调节土壤酸碱度。

⑤药剂防治 a.鱼腥草白绢病。发病初期使用哈茨木霉0.4~0.5kg,加细土50kg,混匀后撒施在病株茎基部,或用40%福星乳油6000倍液,43%菌力克悬浮剂8000倍液,45%特克多悬浮剂1000倍液,10%世高水分散粒剂8000倍液,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400倍液,10%宝丽安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浇病株根茎和邻近植株及土壤。

b.鱼腥草叶斑病 在发病初期,用5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400~600倍液喷雾,每隔15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c.鱼腥草茎腐病 在发病初期,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每隔7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Tags:鱼腥草 责任编辑:霞姨在哪儿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秋季捕鱼有讲究 [下一篇]开春养鱼 做好四点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

发布者

霞姨在哪儿 霞姨在哪儿
等级:普通会员
积分:684 个
性别:保密
xiayi@qq.com
身份还未认证 邮箱还未认证 手机还未认证 给它发送短消息 搜寻它在养鱼技术发布的全部

相关栏目

热门文章

· 海水鱼新宠―龙趸
· 家鱼混养池只死鲢鳙鱼的四大简单的原因
· 禁渔期前最后的疯狂-重庆长寿湖站
· 改良斗鱼繁殖饲育
· 浅水池塘养鱼技术
· 借此调节水温差和鱼苗对袋内气压改变的适应
· 关于开展水产养殖中微生物制剂应用情况调查的通知
· 四川沱江即将告别20多年的网箱养鱼,养鱼人该何..

最新文章

· 5、坚持鱼苗饱食后下塘
· 可用芦席隔断鱼苗狂游路线
· 4、鱼苗入池前应进行药物消毒
· 九、做好鱼病防治工作鱼苗夏花阶段
· 如果将鱼苗从袋中直接倾入池内
· 七、调节水质鱼苗入池前期
· 重磅!渔业如何发展?渔民生计怎么办?
· 借此调节水温差和鱼苗对袋内气压改变的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