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赤点石斑鱼围塘养殖技术
2015-07-21   来源:庆阳农批网  作者:ganfei   字体:【 】  浏览:127次   评论:0
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营养价值较高,属于高档优质鱼类。浙江省温岭市于2002年引进赤点石斑进行网箱养殖,获得成功。随后,为探索赤点石斑鱼的池塘高效养殖,笔者又从福建、舟山、温州等地引进自然种苗开展试养,积累了一些技术与经验,现将赤点石斑鱼围塘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一、养殖条件

1.池塘条件 赤点石斑鱼放养的池塘底质以沙质或泥沙质为好,适宜池塘面积5亩~15亩,水深2m以上。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且无污染,日最大换水量达50%以上。进水口安装过滤网设施,防止敌害生物进入池塘。养殖最适水温22℃~28℃(18℃以下时鱼体食欲减退,15℃以下则鱼体失去平衡),盐度范围11‰~41‰,最适盐度范围25‰~35‰。养殖池塘应配备有增氧机。在池塘的深水区设置陶瓷酒坛、水泥空心砖、塑料管段、废旧汽车轮胎等作为人工鱼礁,以减少鱼体间互相残食和鱼群聚集,同时也为赤点石斑鱼提供一个良好的栖息场所。

2.池塘清整 放养前2个月左右排干池塘积水,晒池2个星期,并清除池塘表面的淤泥和杂质,注入经80目筛绢网过滤的天然海水50cm,施入生石灰 150kg/亩浸泡消毒15天,以杀灭病原体和敌害生物,并进水冲池2次。

二、基础饵料生物的培育

放苗前20天,进水至40cm水深,使用经过发酵的鸡粪作为基肥、无机肥作为补充肥来培育池水中的浮游生物,可施用尿素2mg/L、过磷酸钙0.2mg/L、硅酸盐0.1mg/L,连续3次,使池水水色呈黄绿色。以后逐渐进水至100cm水深,使池水透明度保持在40cm左右。

三、苗种投放

亦点石斑鱼有相互残食的习性,投苗时要求苗种规格整齐且一次性投足,如苗种个体差异较大则要分池进行养殖。在人工苗种规模化生产未突破之前,可选购捕获的天然苗种,且天然苗种应以笼捕或钓捕为好,舍弃有钩伤和吞钩的苗种。苗种规格与投苗时间有关,4月份投放的苗种每尾重约50g,6月份投放的苗种每尾重约100g,放苗密度控制在500尾/亩内。苗种入池前,先用高锰酸钾10mg/L药浴10分钟,以杀灭体表的寄生虫和细菌,防止鱼体受伤感染,可提高养殖成活率和预防疾病的发生。为了防止残饵对水质的污染,可以混养少量鲷科鱼类,用以清除残饵和保持水质的良好状态。

四、饲料投喂

可使用新鲜或冰冻的、无变质的杂鱼和营养均衡的石斑鱼配合饲料进行养殖。杂鱼投喂应根据鱼体大小切成小块,冰冻鱼要经彻底解冻后才能投喂。鱼苗放入池塘的第二天开始试投喂,投喂量视鱼体摄食情况来确定,投喂量以七八分饱为宜,每天早晚各投喂1次,日投喂量前期为鱼体总重量的8%~10%、中后期为鱼体总重量的5%~6%,具体投喂量根据天气、水质、摄食情况、残饵量多少等情况予以调整。一般通过设置饲料框来检查摄食情况,掌握在2个小时鱼体摄食完毕为原则。投喂采取"慢-快-慢"的方式,待鱼群抢食完再投喂,切不可一次性将饲料倾倒入池,且投喂时尽量撒开、撒匀,尽可能使鱼体都有摄食的机会。每次投喂前可发出投喂信号,并逐渐形成习惯。水温低于13℃时少投喂或不投喂,越冬季节不投喂,鱼体不上浮抢食则不投喂,发生病害时减少投喂或不投喂。投喂地点可每隔10天更换1次,避免因长期投喂而导致局部池塘底质的恶化而影响水质。

五、水质管理

池塘的水质应保持嫩、爽,水色呈黄绿色或黄褐色,要注意观察水环境的变化情况,定期检测池水pH、水温、盐度、溶解氧等理化因子。水质的调控温、盐度、溶解氧等理化因子。水质的调控可通过换水和使用微生物制剂等方式,换水量的多少可根据池水透明度及其它水质因子的变化情况而定,透明度应保持在35cm~40cm,pH为7.8~8.5,溶解氧为5.0mg/L以上,氨态氮含量控制在0.5mg/L以下,日换水量约为30%。高温季节,根据潮汐情况,换水时间安排在傍晚或黎明进行,尽量避免中午排水。

六、病害防治

高温季节,坚持每月用药杀灭寄生虫;15天左右用生石灰25g/立方米或二溴海因0.3g/立方米~0.5g/立方米消毒池水1次,以杀灭病原体;定期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维生素E及大蒜素等药物拌饵投喂,提高鱼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注意饲料的营养均衡,不使用腐烂变质的饵料生物,以免导致肠道疾病及肾炎、肝炎的发生。

七、日常管理

坚持每天早晚巡塘,观察鱼体的活动情况,如发现有个别鱼体离群、游动异常等应及时采取对应措施。发现死鱼、病鱼应及时捞取并深埋,保持水质清新。平时要注意池水溶解氧的变化,保证溶解氧含量在5mg/L以上。此外,还要做好每天的生产记录。

八、收捕

一般鱼体规格达到400g/尾~500g/尾即可收捕上市。收捕的方法有笼捕、撒网捕捞、拖网捕捞等。在用网捕时,要注意鱼网的网目要选择适宜,以减少鱼体受伤。
Tags:石斑鱼 责任编辑:ganfei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关于笋壳鱼养殖方法改进介绍 [下一篇]鳜鱼当年上市养殖经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

发布者

ganfei ganfei
等级:普通会员
积分:775 个
性别:保密
ganfei@mmrens.com
企业会员 身份还未认证 邮箱还未认证 手机还未认证 给它发送短消息 搜寻它在养鱼技术发布的全部

相关栏目

热门文章

· 海水鱼新宠―龙趸
· 禁渔期前最后的疯狂-重庆长寿湖站
· 家鱼混养池只死鲢鳙鱼的四大简单的原因
· 浅水池塘养鱼技术
· 改良斗鱼繁殖饲育
· 借此调节水温差和鱼苗对袋内气压改变的适应
· 关于开展水产养殖中微生物制剂应用情况调查的通知
· 四川沱江即将告别20多年的网箱养鱼,养鱼人该何..

最新文章

· 5、坚持鱼苗饱食后下塘
· 可用芦席隔断鱼苗狂游路线
· 4、鱼苗入池前应进行药物消毒
· 九、做好鱼病防治工作鱼苗夏花阶段
· 如果将鱼苗从袋中直接倾入池内
· 七、调节水质鱼苗入池前期
· 重磅!渔业如何发展?渔民生计怎么办?
· 借此调节水温差和鱼苗对袋内气压改变的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