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鱼、虾类的“观色”诊病及其防治
2015-07-21   来源:金昌农批网  作者:后会无期   字体:【 】  浏览:100次   评论:0
鱼类及虾类患病后,其身体某个部位或某个器官呈现特有的颜色,成为所患疾病的特征性症状,动物医学工作者以此定作疾病名称进行辨病防治,这是动物医学界常用的方法,简述如下:

一、“红色”诊病

(1)鳗鱼红点病 是由鳗败血假单孢菌引起的,主要危害日本鳗,欧洲鳗不易感染。症状:下颌、鳃盖、胸鳍基部及腹部体表出现点状出血,1~2天内死亡。剖检:腹膜点状出血。治疗:(1)四环素:每天1克/千克饵料,分2次投喂,连投3~10天。(2)漂白粉:按1.3毫克/升池水的浓度,溶后去渣,全池泼洒。预防:鱼种下塘前,用3%的食盐水药浴5~20分钟。

(2)鱼类赤皮病 是由荧光极毛杆菌引起的,草鱼、青鱼和鲤鱼易受感染。症状:鱼体两侧和腹部小片或大片出血、发炎、鳞片脱落;重者鱼鳍基部出血,鱼鳍末端腐烂,上下颌及鳃盖充血,呈现块状红斑,8~10天死亡。治疗:(1)漂白粉:1克/立方米水体,全塘应用。(2)磺胺噻唑钠:拌饵料中投喂,第1天5克/ 50千克体重;第2~6天,每天2.5克/50千克体重。预防:鱼种入塘前,用漂白粉5~10克/升水体,浸浴半小时。

(3)对虾红体病 是由桃拉病毒引起的,南美白对虾易受感染。症状:急性者体表呈淡红色,尾扇及游泳足呈深红色。慢性者仅在虾壳表面出现黑斑。防治措施:(1)溴氯海因:0.5毫克/升水体,全池泼洒。(2)板蓝根50克、三黄粉200克,拌入100千克饵料中投喂,连喂1周。

(4)对虾红鳃病 是由某种弧菌(如海水弧菌、鳗弧菌、副溶血弧菌等)引起的。症状:早期鳃部及附肢呈红色,后期整体呈红色;虾体两侧呈白色,腹部呈浊白色。治疗:(1)土霉素:0.5克/千克饵料,连喂5天。(2)漂白粉: 3毫克/升水体,虾池泼洒消毒。预防:(1)虾池经常注加清水,改善水质。(2)使虾池中有足够的溶解氧。

二、“黄色”诊病

对虾黄鳃病:又名对虾黄头病,是由对虾黄鳃病病毒引起的。症状:鳃部呈淡黄色,体色苍白。剖检:肝脏、胰腺呈淡黄色。治疗:溴氯海因:0.3毫克/升水体,全池泼洒。预防:敌菌毒:0.5毫克/升水体,全池泼洒。

三、“白色”诊病

(1)鱼类白头白嘴病 是由粘球菌引起的,主要发生于草鱼,其他鱼如鲢鱼、鳙鱼、青鱼等偶有发生。症状:在水中时,额部、嘴部周围至两眼间的皮肤轻度溃烂,呈现白色。离水后,症状不明显,只有少数鱼呈现白头白嘴症状,死亡率较高。治疗:(1)庆丰霉素:25.0克/50千克体重,拌饵料投喂,连用4天。(2)呋喃唑酮:①5~10克/50千克体重,拌饵料投喂。②0.1~0.2克/立方米水体,全池泼洒。预防:(1)保持鱼池池水清洁。(2)减少放养密度。

(2)鱼类白皮病是由白皮极毛杆菌引起的,主要危害鲢鱼和鳙鱼,鳝鱼较少患病。症状:背鳍基部和尾鳍出现白点和白斑,逐渐扩大,终至背鳍及全身都呈白色。有的尾鳍残缺不全;病鱼头朝下尾朝上倒立于水中,偶而挣扎游动,2~3天死亡,死亡率10%~20%。治疗:(1)菌毒灵:0.45~0.75克/立方米水体,全池泼洒。(2)漂白粉:1克/立方米水体,全池泼洒。预防:(1)保持鱼池水质良好。(2)操作时勿伤鱼体。

(3)鱼类白毛病 是由水霉菌或棉霉菌引起的,主要危害草鱼,其他淡水鱼也可发病,山东省济南市邢某所养观赏热带鱼曾经患过此病。症状:菌体从伤口侵入,菌丝一端伸入肌肉,一端露出体表。露出部分大量繁殖、分枝,成为白色棉絮状,死亡率较高。治疗:(1)孔雀石绿66克/立方米水体,浸浴5~10分钟。(2)每立方米水体加氯化钠0.4千克,碳酸氢钠0.4千克,溶解后,浸浴病鱼半小时。预防:(1)平时操作勿使鱼体受伤。(2)经常保持水体清洁。

四、“黑色”诊病

对虾黑鳃病:是因对虾长期缺乏Vc及虾池受污染引起。症状:鳃部先浅红,后深红,最后变为黑色,呼吸困难,不久死亡。治疗:(1)虾池立即更换清洁水。(2)Vc100毫克,拌入100克饵料中投喂。(3)呋喃唑酮:2毫克/升水体,浸浴,适于细菌引起者。(4)高锰酸钾:10毫克/升水体,全池泼洒,适于真菌引起者。预防:定期向虾池注加新水,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消毒;定期清除污泥。
Tags:观色 责任编辑:后会无期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草鱼出血病防治方法 [下一篇]怎样认别健壮的鱼苗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

发布者

后会无期 后会无期
等级:普通会员
积分:652 个
性别:保密
houhuiwuqi@qq.com
身份还未认证 邮箱还未认证 手机还未认证 给它发送短消息 搜寻它在养鱼技术发布的全部

相关栏目

热门文章

· 海水鱼新宠―龙趸
· 禁渔期前最后的疯狂-重庆长寿湖站
· 家鱼混养池只死鲢鳙鱼的四大简单的原因
· 浅水池塘养鱼技术
· 改良斗鱼繁殖饲育
· 借此调节水温差和鱼苗对袋内气压改变的适应
· 关于开展水产养殖中微生物制剂应用情况调查的通知
· 四川沱江即将告别20多年的网箱养鱼,养鱼人该何..

最新文章

· 5、坚持鱼苗饱食后下塘
· 可用芦席隔断鱼苗狂游路线
· 4、鱼苗入池前应进行药物消毒
· 九、做好鱼病防治工作鱼苗夏花阶段
· 如果将鱼苗从袋中直接倾入池内
· 七、调节水质鱼苗入池前期
· 重磅!渔业如何发展?渔民生计怎么办?
· 借此调节水温差和鱼苗对袋内气压改变的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