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淡水鱼类高温期暴发性流行病的防治
2015-07-21   来源:鹤岗农批网  作者:vivi   字体:【 】  浏览:140次   评论:0
淡水鱼类高温期暴发性流行病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养鱼史上危害鱼的种类最多、危害鱼的年龄范围最大、流行地区最广、流行季节最长、造成的损失最大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此病在各地有不同的名称,如腹水病、出血性腹水病、暴发性出血病等。进入高温季节后,此病的发生率更高,危害更大,广大水产养殖者须密切关注与积极防治。

一、病原

该病对不同鱼类,其致病病原体有一定的差异,主要是由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弧菌、鲁克氏耶尔森氏菌等细菌感染引起。这类病原中许多是条件致病菌,池塘环境好,鱼体抵抗力强时,病原菌虽存在水体中但不会引起鱼病,池塘水质恶化、鱼体抵抗力差时,易引起鱼病暴发流行。

二、主要症状

该病早期及急性感染时,病龟的上下颌、口腔、鳃盖、眼睛、鳍条基部及鱼体两侧轻度充血,此时肠内尚有少量食物:严重感染时,鱼体体表严重充血,以至内出血,眼眶周围也充血(鲢鳙鱼更明显),眼球突出,肛门红肿,腹部膨大,腹腔内积有淡黄色透明腹水,或红色浑浊腹水;鳃、肝、肾的颜色较淡,胆囊大,肠系膜、腹膜及肠壁充血,肠内无食物而有很多粘液;有时肠腔内积水或有气,肠被胀得很粗。需要注意的是,该病因病程的长短、疾病的发展阶段、病鱼的种类及年龄不同,病鱼的症状表现多样化。有时少数鱼甚至肉眼看不出明。显症状就死亡,这是由于这些鱼的体质弱,病原菌侵入的数量多、毒力强所引起的超急性病例。

三、流行情况

该病危害的伍类主要有鲢、鳙、鲂、鲫、鳗、鳝等龟类,水温持续在28℃以上的高温季节及高温季节过后仍保持在25℃以上的水温条件时,最易暴发流行,危害各种规格的鱼类。

四、预防措施

1.适当降低养殖密度。进入高温季节,鱼体的代谢增强,摄食量增加,排泄的废物增多,有机物的分解加剧,积累的有害物质超过池塘本身的自净能力,造成池塘水质恶化,鱼体的抵抗力下降,容易遭受病原菌的侵袭。因此,在池塘条件允许时,进入高温季节后,可根据池塘本身条件、养殖水平等拉网分塘,适当降低养殖的密度。

2.及时降低池塘氨氮与亚硝酸盐含量。养殖鱼池池水、底质恶化时,池塘积累的有害物质中对鱼类影响与危害最大的是氨氮与亚硝酸盐。笔者治疗暴发病时在多个地区测定发现,发生暴发性流行病的池塘中的氨氮与亚硝酸盐含量明显高于未发病塘。氨氮中的未离解氨氮对鱼有很强的毒性,即使在低浓度下也会抑制鱼的生长,损害鱼鳃,使鱼体抵抗力下降,易感染病害。而亚硝酸盐主要通过破坏血蛋白,将亚铁血红蛋白转成亚硝基血红蛋白从而使其失去携带氧的能力,危害鱼类。进入高温季节后,由于藻类的繁殖,水体PH值偏高,更易造成氨氮与亚硝酸盐的积累,因此,必须及时降低池塘中两者的含量。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采用换水的方法及时降低两者的浓度。换水不方便或周围鱼池发生病害不便换水时,可使用底质或水质改良剂,可及时有效降低池塘氨氮与亚硝酸盐的含量;同时辅助使用水体增氧剂效果更好。

3.使用质量较好的商品饲料投喂。由于目前池塘养鱼中大都实行高密度精养方式,基本上投喂商品配合饲料,天然饲料基本不投喂或投喂很少,有些养殖者为了降低养殖成本,往往采用廉价的低劣配合饲料进行投喂,有的甚至采用单一的菜饼等投喂,造成营养不全,鱼体内脂肪积累过多,肝脏受到损伤,发生脂肪变性,使鱼体的抵抗力明显下降,成为疾病的易感群体。因此,在鱼类生长迅速而疾病多发的高温季节,应投喂质量较好的商品饲料,或在饲料中添加复合维生素、复合矿物质、免疫调节剂等,可有效促进生长和加强鱼体的抵抗力,防止疾病的发生。

4.及时杀灭鱼体寄生虫。虽然寄生虫本身不会直接引起鱼类死亡,但不能忽视,因为鱼的鳃及皮肤被寄生虫损伤后很容易感染患病,且一旦患病,病情也较严重,治疗效果不理想。因此,要及时有效杀灭鱼体体表的寄生虫,防止鱼体体表受损后继发感染暴发病。同时,杀虫时要尽量避免使用硫酸铜、敌百虫等毒性和副作用较大的药物,可选用药性温和、对鱼类和水体副作用较小的药物,可大大减少对鱼体的刺激和保护池塘水质。

5.使用消毒药物进行预防。在暴发性疾病流行的高温季节,可定期在池塘食场周围或全池泼洒高效温和的消毒药物,如二氧化氯制剂等消毒剂,可有效杀灭病原菌,改善池塘环境,防止疾病暴发。

五、治疗措施

发生暴发性流行病时,要尽早治疗,同时,治疗时须按照一定的步骤和方法进行,才能保证确切的疗效。

1.如果鱼体体表有寄生虫寄生,须先杀灭体外寄生虫。注意不能使用硫酸铜,以免加重暴发病病情。可根据寄生虫的种类选用较温和的杀虫药物。

2.使用杀虫药的第2天,开始使用治疗暴发性流行病的专用药,连续使用2次,如病情较严重,第1次使用时可加量使用,第2次可按说明正常使用。一般用药2~3天后病情可得到很好的控制。

3.使用消毒药物期间,同时内服抗菌药物5~7天。内服药物可选用水族金安(15~20克/100公斤鱼)、氟哌酸(2~5克/100公斤鱼)、环丙沙星(1~2克/100公斤鱼)等。

4.治疗后7天左右,全池泼洒生石灰1次,以调节池塘PH到8.0左右。

六、注意事项

1.杀虫选用的药物要有针对性,不能滥用杀虫药,以免刺激病鱼,加重病情。

2.做成的药饵在水中的稳定性要好,一般要求在水中至少稳定1小时以上。因此,药饵中的粘合剂选用要恰当,药饵做好后如使用2~3个鸡蛋清包被,并适当晾干后投喂效果更好。

3.投喂药饵的量要准确。一般要求在投喂后30~45分钟内吃完为好。

4.内服药物须连续投喂5天以上,或停止死鱼后,再继续投喂1~2天,不能过早停药,以免鱼体内病原菌未被全部消灭引起复发。

5.外用的消毒药物须泼洒均匀,食场周围和池边病原菌较多的地方可适当多泼,如使用粉剂药物时要充分溶解后再泼洒。

6.治疗期间及刚治好后不要大量换水、加水及捕鱼,以免刺激鱼体,引起应激加重病情或引起复发。
Tags:水鱼类 高温期 暴发性 责任编辑:vivi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养殖常规鱼赚钱的窍门 [下一篇]泥鳅的亲鱼培育及其注意事项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

发布者

vivi vivi
等级:普通会员
积分:746 个
性别:保密
vivi@mmrens.com
身份还未认证 邮箱还未认证 手机还未认证 给它发送短消息 搜寻它在养鱼技术发布的全部

相关栏目

热门文章

· 海水鱼新宠―龙趸
· 禁渔期前最后的疯狂-重庆长寿湖站
· 家鱼混养池只死鲢鳙鱼的四大简单的原因
· 浅水池塘养鱼技术
· 改良斗鱼繁殖饲育
· 借此调节水温差和鱼苗对袋内气压改变的适应
· 关于开展水产养殖中微生物制剂应用情况调查的通知
· 四川沱江即将告别20多年的网箱养鱼,养鱼人该何..

最新文章

· 5、坚持鱼苗饱食后下塘
· 可用芦席隔断鱼苗狂游路线
· 4、鱼苗入池前应进行药物消毒
· 九、做好鱼病防治工作鱼苗夏花阶段
· 如果将鱼苗从袋中直接倾入池内
· 七、调节水质鱼苗入池前期
· 重磅!渔业如何发展?渔民生计怎么办?
· 借此调节水温差和鱼苗对袋内气压改变的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