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尼罗罗非鱼过度繁殖控制技术
2015-07-21   来源:雅安农批网  作者:小龙   字体:【 】  浏览:132次   评论:0
在尼罗罗非鱼的养殖实践中,由于其性腺成熟早,繁殖周期短,往往因繁殖频繁导致种群密度过大,使个体小型化,严重影响着鱼产量的提高和降低了商品质量。本文参考了日本的尼罗罗非鱼过度繁殖控制技术,总结以下经验,以期为养殖户提供指导。
  
   日本早先是用肉眼选择单性鱼解决这个问题,后来成功地投喂雄性激素生产单雄性苗种,现在基本上是养殖种间杂交获得的全雄苗种。还采用其他方法控制繁殖,大致情况如下:
 
   1 利用养殖方式控制繁殖
 
   能控制繁殖的只有网箱、流水式和拟流水式水槽养殖。用浮性网箱养殖罗非鱼,能够抑制产卵行为、避免发生种群过密,还避免亲鱼因口腔孵化而导致生长停滞现象。流水养殖中,提高流速减少鱼卵受精机会可达到控制繁殖的目的。试验证明,当流速在20cm/s时,能破坏鱼的产卵行为,但影响正常的生长,当流速在10cm/s,则达不到控制繁殖的目的。只有当流速在15cm/s左右,既能达到控制繁殖的目的,又能使鱼的生长和肥满度仍处于良好状态。
 
   2 利用高密度饲养控制繁殖
 
   养殖尼罗罗非鱼的繁殖受放养密度的影响。试验证明,随着放养密度的增大,收捕量直线上升,鱼苗占成鱼收捕的比率减少。当单位面积放养密度达到3kg/m2,成鱼中的鱼苗所占比率几乎为零。这种高密度养殖,使正常的产卵孵化行为受到饲养中其它鱼的干扰而不能进行。但是,由于受到缺氧和水质恶化等因子的制约,在静水池中每平方米放养3kg鱼并不能实现。
 
   3 投喂雄性激素生产单雄性苗种
 
   一般选用17a-甲基睾丸酮(简称MT),这种激素比较便宜,容易得,最重要的是在生物体内能够吸收且有效时间长。因为该鱼是食用鱼,故此浓度的掌握非常重要。将MT分别配成50ug/g和100ug/g的饲料对尼罗罗非鱼进行口服试验,结果都能得到100%的雄性苗种。考虑到鱼苗摄食的程度,认为用100ug/g浓度的饲料为好。试验证明:全长02.2―14.6mm 的鱼苗雄性率为93%―98%;全长13.5―20.2 mm的鱼苗雄性率为70%;只有全长在8.5―12.0mm,平均为10.5mm的鱼苗约经30d 连续投喂药饵能获得100%的全雄鱼苗。
 
   4 利用种间杂交生大会雄苗种
 
   操作技术是将奥利亚罗非鱼(雄)和尼罗罗非鱼(雌)按1:2―1:5的比例放入产卵池,而后投喂枝角类或配合饲料。每两个月一次将亲鱼池的鱼苗捕起分养或出售。
 
   5 与掠食鱼混养
 
   这方面进行的研究不太多。有人在尼罗罗非鱼池中分别混养铜吻鳞鳃太阳鱼和鲤鱼进行研究。其结果显示,混养10%鲤鱼的效果不大,而混养10%铜吻鳞鳃太阳鱼效果显著,繁殖的罗非鱼苗数减少近一半,而鱼苗生长快3倍以上,这不仅提高了罗非鱼产量,而且将不必要的苗种换取了掠食性鱼的产量。

6 肉眼选择饲养单性鱼
 
   一般用麻醉药物将鱼麻醉后,用肉眼分离雌雄个体单养。使用50-60g的鱼苗。饲养结果是,单雌鱼比单雄鱼长得慢,但比雌雄混养的雌鱼长得快。此外还有人提出改造鱼池底质结构,使鱼不能挖穴产卵而达到控制繁殖的目的。 
Tags:罗罗非 鱼过度 责任编辑:小龙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如何栽鲍鱼菇 [下一篇]讲解罗汉鱼的繁殖过程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

发布者

小龙 小龙
等级:普通会员
积分:781 个
性别:保密
xiaolong@163.com
身份还未认证 邮箱还未认证 手机还未认证 给它发送短消息 搜寻它在养鱼技术发布的全部

相关栏目

热门文章

· 海水鱼新宠―龙趸
· 家鱼混养池只死鲢鳙鱼的四大简单的原因
· 禁渔期前最后的疯狂-重庆长寿湖站
· 改良斗鱼繁殖饲育
· 浅水池塘养鱼技术
· 借此调节水温差和鱼苗对袋内气压改变的适应
· 关于开展水产养殖中微生物制剂应用情况调查的通知
· 四川沱江即将告别20多年的网箱养鱼,养鱼人该何..

最新文章

· 5、坚持鱼苗饱食后下塘
· 可用芦席隔断鱼苗狂游路线
· 4、鱼苗入池前应进行药物消毒
· 九、做好鱼病防治工作鱼苗夏花阶段
· 如果将鱼苗从袋中直接倾入池内
· 七、调节水质鱼苗入池前期
· 重磅!渔业如何发展?渔民生计怎么办?
· 借此调节水温差和鱼苗对袋内气压改变的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