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鱼病防治的几种技术方法介绍
2015-07-21   来源:文山农批网 糖酒快讯 作者:兽人飞   字体:【 】  浏览:108次   评论:0

由于水产动物养殖的特殊性,决定了以鱼类为主水生动物疾病防治技术和方法上的独特性。只有树立了“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新观念,采取系统性的和各有侧重的预防措施,运用科学全面和适宜的治疗方法,才能积极地预防和治疗鱼病,降低疾病死亡风险,取得良好的生产经济效益。

一、了解渔业生产的特殊性树立正确的疾病防治观念

渔业生产的主要对象是鱼类,由于鱼类是终生生活在水中和用鳃呼吸的变温动物,决定了渔业养殖的特殊性和防治鱼病的独特性。一是因为生活在水中,很难及时发现疾病的产生、发展,发现时往往已经开始死亡;受变温动物和多种影响,很难及时发现并准确判断属于鱼病原因造成吃食状况改变,往往以为属于水温变化,上顿过饱吃食,天气突变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二是诊断疾病比较困难。活体难捞起,捞起的多是不新鲜或已腐败的,加之诊断疾病既需要表面观察,解剖观测,甚至是镜检病菌,化验水质、肉质,还需要了解环境变化,投饵施肥等情况,还有疾病种类繁多,同时并发,很难及时诊断。三是给药的困难和疗效不显著。病情严重的鱼已经停食,不可能采取强制内服药物,单一外用药物疗效较低,水体越大,越难用药;网箱泼洒,挂袋挂篓受水体流动、交换影响,药量不稳定,维持时间短;小水体捞起浸泡消毒造成新创伤。四是疾病造成死亡时或是体形不完整,有病灶,多数已沉底腐败后上浮,往往无销售和食用价值,传染性疾病暴发很快,迅速死亡给生产造成很大损失。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鱼病防治观念,提高防范意识、减少风险,以防为主,防重于治;无病早防,有病早治;全过程预防,全方位治疗。

1、提高鱼类自身的抗病免疫能力

①根据鱼类种与种之问抵御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害能力的不同,通过杂交产生新品种,选育久经考验存活下来的强壮个体作为亲鱼,筛选生长快的个体作为养殖对象。渔业行政主管部门通过制定标准,颁发证件,年审检查把关,发布新品种推广许可等途径已经把关,作为养殖生产者坚持到有资质证件的苗种生产场家进苗,选择抗病力强的品种。

②制作和注射、浸泡、口服疫苗。以注射效果为好。草青鱼在水花阶段浸泡草鱼出血鱼病疫苗,7―10厘米后可注射以防“四大病”为主的多联体疫苗为好,这是提高草青鱼抗病能力和成活率的最有效途径。

③减少鱼类应急反应。鱼类在运输、养殖中的缺氧,有害物质浸害,高低温刺激,饱饥反应等应急反应,都会破坏和干扰自身的生理生化反应,降低免疫能力。主要对策是掌握好合适的运输方式和装运密度,减少和缩短缺氧浮头程度和时间,转移水体时避免水温差过大。

2、改善鱼类的生活生长环境,铲除适宜有害病菌生长、蔓延、暴发的温床。一般来说,有害细菌、寄生虫和病毒在水体环境中是存在的,数量密度没达到一定程度,鱼类是不会得病的;只有合适的“温床”产生以后,才会迅速扩增,导致疾病死亡。主要方法是:

①改善水温状况。一般10一14℃适宜大多数病菌生长;水温变化较大,还可以造成上下水体的对流,带起有害物质,降低水体质量,这是春夏之交和白露前后鱼易得病的主要原因。方法是避免适宜病菌繁衍生长时操作创伤,铲除过多的淤泥,保持水体深度合适。

②保证水体中充足的溶氧,减少有害因素。养殖水体周围无高大物体,合理的放养密度和混养,合理地设置网箱结构,及时排出老水和加注新水或清洗网箱加快水体交换,用生石灰调节水质呈弱碱性,保持浮游生物种群合理。

Tags:鱼病防 方法介 责任编辑:兽人飞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养鱼下沉式网箱放置 [下一篇]鱼池入夏需“四防”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

发布者

兽人飞 兽人飞
等级:普通会员
积分:727 个
性别:保密
shourenfei@qq.com
身份还未认证 邮箱还未认证 手机还未认证 给它发送短消息 搜寻它在养鱼技术发布的全部

相关栏目

热门文章

· 海水鱼新宠―龙趸
· 家鱼混养池只死鲢鳙鱼的四大简单的原因
· 禁渔期前最后的疯狂-重庆长寿湖站
· 改良斗鱼繁殖饲育
· 浅水池塘养鱼技术
· 借此调节水温差和鱼苗对袋内气压改变的适应
· 关于开展水产养殖中微生物制剂应用情况调查的通知
· 四川沱江即将告别20多年的网箱养鱼,养鱼人该何..

最新文章

· 5、坚持鱼苗饱食后下塘
· 可用芦席隔断鱼苗狂游路线
· 4、鱼苗入池前应进行药物消毒
· 九、做好鱼病防治工作鱼苗夏花阶段
· 如果将鱼苗从袋中直接倾入池内
· 七、调节水质鱼苗入池前期
· 重磅!渔业如何发展?渔民生计怎么办?
· 借此调节水温差和鱼苗对袋内气压改变的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