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县核桃栽培技术要点
四川荣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西南边缘,岷江、沱江流域之间,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年均温 17.8℃,七、八月最热,月均温葵等高秆作物,以及瓜类等攀缘植物,以免影响核桃树的光照;二是间作要为核桃树生长提供足够空间,在不影响核桃树生长的前提下进行,一般应掌握在树冠外围间作的原则。对于成年核桃园可间作生姜等耐荫作物。未间作的核桃园在春季萌芽期、6月中旬、7月上中旬、采收后,结合追肥中耕锄草一次。 (二)盖草 对核桃园土壤使用青草、农作物秸秆覆盖,既可降温保墒、抑制杂草,又可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可大力提倡推行。核桃园覆盖每次盖2~3厘米,待腐烂后再覆盖。全园覆盖工作量大,可只覆盖树冠部位。新建园当年在苗周围进行覆盖,可提高成活率和加快苗木生长量。 (三)深翻 核桃园每年或间隔一年要改土一次,沿树冠外缘向外扩宽40~50厘米,深度为60~70厘米,并埋人秸秆、土杂肥、绿肥、青草等,熟化土壤,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成年园可在株间或行间分年抽槽压入有机肥及杂草、秸秆等。增加土壤有机质、熟化土壤是确保高产的基础工作,切忌不做好而影响产量。 四、核桃主要病虫防治 (一)核桃主要害虫的防治 1.核桃举肢蛾 (1)危害情况:以幼虫蛀入核桃种仁,果皮被害处变黑下陷,受害果变黑干缩,不能食用。 (2)形态特征:成虫体长5~7毫米,全体黑褐色,有光泽,触角丝状,翅披针形,缘毛长于翅羽宽度,后足长于体,环生3束长毛丛,个节黑白分明。休止时,后足向侧后方举起,故称举肢蛾。幼虫体长10毫米左右,头部黄褐色或暗褐色,初孵幼虫乳白色,老熟幼虫淡黄色,背部中央有紫红色斑点,腹足趾钩为单序状。(3)习性及发生规律:一年发生1~2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壤内、石块与土壤间、根茎部的老皮缝内结茧越冬,一般树冠下1~2厘米深的土壤最多。次年5月上旬开始上羽化,5月底到6月初为羽化盛期;卵多产在两果相间的逢内、雌蕊脱落的残痕内、果面伤痕处,一般1果上产卵1~2粒。5月下旬至7月中旬是第一代幼虫危害期。5月中旬第一代幼虫开始穿透内果皮取食种仁,蛀孔很小,流出胶液,造成大量落果,但外果皮无明显被害状。7月中旬至7月下旬,第二代幼虫在中果皮内蛀食,使果实外面变黑凹陷,形成“核桃黑”,受害果不脱落。 (4)防治方法:晚秋至冬天,翻耕树盘,杀死越冬幼虫或茧蛹;从落果开始每天及时拾落果和秋天收树上的黑核桃烧毁,消灭幼虫。 (二)核桃主要病害防治 l、核桃黑斑病 (1)病状:主要危害核桃幼叶、嫩枝、花及果实。叶片受害时,出现近圆形或多角形的小黑斑,后扩大蔓延整个叶片,严重时可互相连成大斑。使树叶早落。嫩枝和叶柄受害,病斑长圆形或狭长,褐色,微凹陷,当病斑绕枝一圈时,造成枯技。花序受害,先产生黑色水渍状病斑,不展开,以后花轴变黑,变弯曲,以至旱落。果实受害,初期发生黑色斑点,呈水渍状,以后病斑迅速扩大,致使果皮全部变黑;幼果受害能侵入核仁,可使核仁、核壳都变黑,引起早期落果,老果受害病斑只 (2)发病规律:病菌主要在病枝、病果、病芽和昆虫体上越冬,借风雨、昆虫、带病花粉和人为活动传播,由自然孔口和伤口侵入。发病与雨水有密切关系,雨后常迅速蔓延。雨水多的年份发病重,弱树重于健康树,苗木,老树重于中、幼树。 (3)防治方法:冬季结合修剪,清除病果、病枝、病叶集中烧毁,发芽前喷一次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除冬防以外,在雌花开花前、开花后、幼果期各喷一次l:0.5:200的波尔多液,或0.4%硫酸铜,或500~800倍液退菌特,或0.003%农用链霉素+0.2%硫酸铜。 2、核桃枝枯病 (1)病状:l~2年生的枝梢或侧枝受害后,先从顶端开始,逐渐蔓延至主干。受害枝上的叶变黄脱落。发病初期,枝条病部失绿呈灰绿色,后变成褐色或灰色,大枝病部梢下陷。当病斑绕枝一周时,出现枯枝或整株死亡,并在枯枝上产生密集、群生小黑点,即分生孢子盘。湿度大时,大量分生孢子和粘液从盘中央涌出,在盘口形成黑色瘤状突起。 (2)发病规律:病菌在病枝上越冬,次年借风雨等传播,扶伤口或枯枝上侵入。此菌只危害衰弱的枝干,加强管理,增强树势可防治次病。 (3)防治方法:剪除病枝、死株。集中烧毁,以减少病源;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树势;冬季用生石灰7.5:食盐1.5:植物油:0.25:硫磺粉0.5:水50倍的涂白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