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洋,一位身材魁梧的80后东北汉子,中山大学通信专业本科毕业的高才生,如今在珠海红旗养虾已经多年。刘洋养虾热情洋溢,作为科班生的他理论知识扎实,热爱学习,积极参加各种养虾论坛,经常和各地的养虾人交流,善于摸索总结。
目前,刘洋在珠海拥有50亩养殖水面,铺地膜淡水养殖,经过几年的摸索,他由鱼虾混养模式,转变到现在的精养白对虾模式,在恶劣的养殖环境下,他去年下半年的亩产量却超过了800斤,60天达到45支/斤,他有何心得?

文/农财宝典-新渔网记者 苏若晶、天邦通讯员 胡百文 小土池养殖,低密度保成活率 如今养虾越来越难,刘洋表示,现在养虾最大的成本不是苗种,不是饲料,不是塘租,也不是调水产品,而是风险成本,风险越来越高,成活率越来越低,只要养得成就有得赚。 针对珠海白水虾难养的情况,他选择低密度放苗保成功率,一亩仅放4万尾一代苗,这在铺膜池是很少见的。“珠海这边白水虾阶段,水质接近淡水,养殖成功率低。高密度放养,需大剂量补充钙镁等元素,调节总碱度,而且经常出问题,成功率低,所以低密度放养成功的机会高。”虽然投苗密度只有4万尾/亩,但是刘洋养虾的产量也可超过800斤/亩,而且长速快,两个月的时间就达到45支/斤。 虽然是土塘,但是刘洋养虾的最大特点是坚持小面积放养,2-3亩一口池,有点类似高位池,但是他的养殖密度又不像高位池那么高。可以说,他的方法是根据当地实际养殖情况,学习土塘和高位池的特点而成,这也是他这几年交流学习的最大心得。他说,小面积可以沿塘边投喂,节约时间,方便巡塘观察,更易于了解池塘的情况,小面积池塘水质易调节。 同时,他的土塘也像高位池一样每天进行底排污,3天使用一次芽孢肝菌调水,增氧机开足,而且他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设立储水池,每天底排污后加适量储水池的水,避免外界污染。 选择全熟化虾料,保肝护胆有一套 近年,对虾养殖成功率低,很多病害和肝胆有关。所以刘洋从投苗开始就注重对虾的肝胆保护。 他在前期投足料,因为苗期投足料,让虾苗有足够的营养,所以体抗力会增强;同时注意3天左右拌料服用乳酸菌、多维、保肝等产品,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苗的体质,让其顺利度过转肝期。 在放苗40天后,刘洋开始控制投喂量,以七成饱为宜,少量多餐,坚持喂三餐,投喂后查看料台的剩料情况。一般情况下,他的冬棚虾在投喂后2小时查料,白水虾塘(3-11月份)1.5小时后查料。他强调,在白水塘虾放苗60天后,若不急于出虾,投喂量控制每餐1小时吃完,减轻水体负担。 与此同时,他还定期使用蛭弧菌泼洒和拌料。据刘洋观察,珠三角地区养虾多年,疾病多发,近两年的疾病多数是弧菌引起,所以他每隔15天左右用蛭弧菌泼洒和拌料,预防肝胰腺坏死、白便等疾病。 除了注意保肝护胆和投喂外,刘洋认为饲料的选择也很关键,因为很多病害往往都是吃出来的,目前他投喂全熟化虾料。“全熟化虾料易于消化吸收,明显降低饲料摄食消化给对虾的肝胰脏所来的负担,对虾的肝胰脏、肠道及虾体非常清晰且透明;同时全熟化料利用率高,粪便少,成型好,不会散失到水体污染水质,底排污易排出,水质稳定。”刘洋表示,要选择质量好的虾料,对虾易吸收,就会减轻肝胰腺和肠道负担,所以肝胰腺、肠道等疾病很少出现,养殖对虾成活率明显提高了很多。 



本文版权属于农财宝典,如转载,请按以下格式。 篇尾注明: 1.来源:农财宝典水产版; 2.作者:农财宝典-新渔网记者 苏若晶、天邦通讯员 胡百文; 2.农财宝典水产版微信号:ncbd0000。 如未按上述要求转载,一律视为侵权。 渔行家-水产养殖技术咨询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