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经验之谈是“虾蟹绝对不能一起养殖”,江苏省的薄龙祥却克服重重困难,做到了“虾兵蟹将”和平共处,一起听听他的故事! 
1、养殖场如今的盛况 清晨6点,在江苏省如皋市石庄镇洪港村润发特种水产养殖场内,水面上掀起轻微的波澜,负责人薄龙祥正开船投喂饵料:“现在是用船投,将来用投饵机。” 他每天都要查看水面下的食台,观察龙虾的进食情况:“光吃水藻也不行,要适当地补料;每天喂多少看天气,下雨天吃得少。” 到5月下旬,薄龙祥养殖的这批龙虾就可以上市了:“龙虾一生要脱11次壳,我们脱到8、9次就可以卖了。”今年长势好,市场行情也十分看好。 
2、上世纪放弃水产养殖 上世纪90年代,薄龙祥就已经是村里的养蟹能手。那时,螃蟹价格高(两三百元一斤),市场行情好。然而到了1998年,天气恶劣、技术落后等原因使螃蟹大量死亡,且金融危机后螃蟹市场行情受影响,薄龙祥心灰意冷放弃了养殖。 
3、十几年后的养殖机缘 2013年薄龙祥在江苏连云港出差,发现沿路很多人在大面积养殖螃蟹和小龙虾,水产养殖市场复苏了吗?他带着疑问,一天内跑了好几家水产批发市场,发现交易十分红火。 有着水产养殖经验和技术,薄龙祥再一次心动了。他回到老家洪港村和几个合伙人一商量,决定第一年流转土地38亩,用来养殖螃蟹。 
4、养螃蟹的打击 但等到蟹苗放进塘后,薄龙祥发现塘里密度太高,螃蟹不仅个头小,还出现了死亡现象。之后塘里的水变质,造成恶性循环。 水产养殖专家给出建议:改善塘里的水质,恢复生态环境平衡。薄龙祥根据他们的指导进行生物净化,才没有亏本。经过这次教训,薄龙祥有问题会经常向专家请教或上网查资料。渐渐地,螃蟹养殖走上了轨道。他养殖的螃蟹味道鲜美、卖相上佳,而且螃蟹体质好,抗病性强。 
5、销路受挫 2014年中秋前后,水产养殖场迎来了第一个丰收季。但由于养殖面积有限,螃蟹产量并不大,很多批发户考虑到运输成本,不愿上门来拉。薄龙祥思前想后决定第二年扩大生产,增加到92亩。同时他听了专家建议,螃蟹中套养小龙虾。 
6、套养的问题重重 小龙虾一年上市两批,螃蟹8月前后上市销售到11月份。但怎么养是问题:螃蟹向来是“横行霸道”,小龙虾也不是“省油的灯”。 秘诀就是溏底种植的水藻。不仅能隔离它们的生活区,还可以作为食物增强螃蟹和小龙虾的抗病能力。薄龙祥介绍:“我们这个水藻叫伊拉藻和轮叶黑藻。前者一亩地要150、160斤且不耐高温,后者只要10斤且喜高温。” 
2016年夏天,如皋连降暴雨,之后遭遇连续高温,每天损失达到两百多斤。如何控制水温?薄龙祥又去向专家请教:最好用专门的排水系统和进水系统把水温控制在25、26℃。晚上起水,上半夜排热水,下半夜进水。 
7、未来发展展望 目前螃蟹和小龙虾的销路已经打开:每年螃蟹丰收季,周边大型农贸市场会直接发车过来拉货;小龙虾则供本市销售,基本供不应求。 薄龙祥设想是,从明年开始不再从外地购买小苗,而采取大棚自繁自养育苗的方式,降低运输途中的死亡率,减少成本提早上市。 经过两年的测试,薄龙祥育苗技术已经成熟。下一步,他想成立一个特种水产养殖合作社,发展更多的水产养殖户,合作社负责提供种苗、技术和销售,带领村民们共同致富。 
致富经验 1、看来创业总会有磨难,关键是怎样应对。 2、机会面前人人平等,关键看你有没有一双慧眼去发现,有没有能力去抓住。 3、不能盲目扩大产量,要符合市场需求和实际情况。 4、不懂可以请教专家。 实习编辑:曹爽 编辑:张程 责任编辑:张磊 找到我们: 微博、微信名都叫《致富帮》 《致富青年帮》广播节目收听: 中波收听:AM720(华北、华东部分地区) 网上收听:央广网(www.cnr.cn或country.cnr.cn) 致富帮,助您 打开财富之门,点亮人生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