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养好中晚秋蚕的关键技术
2015-08-05   来源:长治农批网  作者:大奶妹   字体:【 】  浏览:84次   评论:0
中晚秋蚕期的特点:秋蚕正值一年中温度最高的时期,往往出现持久性的高温,中秋后期气温虽低些,但有些年份秋老虎也很厉害,白天温度经常超过80°F,晚秋期气温虽较理想,但是早、晚温差大,往往后期遇到低温多湿的气候。

由于气候关系,中、晚秋蚕后期桑叶角质老化而水分不足,叶质较差,且多虫叶和病害叶,桑叶的成熟度与蚕的生长发育较难配合一致。此外,由于多次连续养蚕和高温多湿。病源体繁殖旺盛,蚕儿很容易发病,又因为桑树害虫多,蚕儿食下被污染的桑叶,形成交叉感染以致发病。为此,笔者根据多年实践体会,现总结出以下五条措施。

1、消毒防病。蚕期的主要蚕病常见于五龄期中暴发病毒空头病和中肠性脓病。其原因多半是由于三龄后期感染病毒,加上叶质不良,气候恶劣,饲养管理不善,以致蚕儿体质虚弱,引起大量发病。防治措施:养蚕前,提前进行蚕室、蚕具消毒,具体用全杀威、漂白粉、消特灵等蚕药消毒,房屋封闭条件好的可用毒消散、优氯净、熏烟剂等进行熏烟消毒,三龄期开始添食蚕菌清,天丝宝、红霉素、9109等,从而达到无病早防,有病可治的目的。

2、选择优良品种,适期出库,做好蚕种保护工作。有了优良品种,蚕农大大减少养蚕风险。在出库时间上,要考虑农事季节安排,要求秋蚕售后割双晚,这样既错开了农活的劳力、房屋的安排,也避开秋后期低温的影响。蚕种领回后,要注意温湿度、光线的调节,促使蚁蚕发育齐一,适时定座。

3、注意通风,防止闷热。夏秋期气温经常超出蚕儿的适温范围,对蚕儿生长发育影响很大。因此,通风、防闷、防热,创造适当环境条件,是养好夏秋蚕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小蚕最好选用专用小蚕室,防止传导热,辐射热,务使室温不超过86°F。

大蚕期宜选用荫凉、高大、便于通风换气的房屋养蚕,要搭凉棚,挂草帘,经常用凉水喷洒蚕室四周,并在室内贮放冷水,设法降温。大蚕室装上电扇,在闷热时使用,使蚕室内空气流通。此外,多用干燥材料,吸收蚕座上的湿气,促使蚕座干燥;蚕头稀放匀座,也是防闷热的必要措施。

4、改善叶质,合理采叶。叶质对小蚕期(尤其是一龄小蚕)的健康影响最大。小蚕体质好,可以增强大蚕的抗病力,养好小蚕一半收,所以小蚕要精选良桑,小蚕一、二龄期的适熟叶以颜色正绿,手触柔软为准;三龄则以浓绿色,以手捏不碎为好。尽可能不用日照不足叶、老叶、过嫩叶、萎叶、病虫为害叶,特别是在高温多湿环境下,不用偏嫩叶。大蚕期则由下向上采叶,为了防止晚秋期桑叶老化,在中秋蚕三龄期时,即可对桑叶进行叶面追肥。方法:0.5千克垦易肥加水150千克或用绿叶宝在傍晚时喷洒在桑叶上,每隔7天喷1次,这样既改善叶质,又增加产叶量。

5、簇中保护,出售好苗。簇中保护环境与茧品质有很大关系,若簇中保护环境状态不良,往往使蚕茧解舒困难,生丝品质低。因好,做好簇中保护,非常重要。温度以75°F为中心,上下差3°F,无较大影响;湿度以干湿球差5°F左右为适当。在营茧过程中,必须经常开放室门窗,以利湿气的排除,但不宜强风直吹。由于农村房屋条件有限,保护室内适温适湿要灵活掌握。蚕儿上簇结茧后,待化蛹及体色转黄时采茧。要分批采茧,不采尚未化蛹茧(俗称毛脚茧),因为毛脚茧容易发生蒸热,毛脚茧愈多解舒愈差,影响缫丝和丝的质量。在采茧的同时,随采随选,将上茧和双宫茧、黄斑茧、柴印茧、烂茧等下茧分别放置。特别是烂茧要选净,否则仍将污染好茧,从而影响茧的品质。 
 
Tags:秋蚕的 关键技 责任编辑:大奶妹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养好秋蚕技术要点 [下一篇]晚秋蚕不结茧的原因及补救措施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

发布者

大奶妹 大奶妹
等级:普通会员
积分:694 个
性别:保密
danai@wwqq.com
身份还未认证 邮箱还未认证 手机还未认证 给它发送短消息 搜寻它在养蚕技术发布的全部

相关栏目

热门文章

· 慈溪大粒蚕豆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
· 养蚕新措施
· 蚕豆在生长期间易出现根腐死苗
· 2、推广开墒起垄的整地方法.蚕豆根系在土壤中分..
· 但全年蚕茧产量达1.25万吨
· 这样就影响了蚕豆的生长发育和根瘤菌的活动能力
· 合理轮作倒茬方式有:蚕豆→水稻→蔬菜→蚕豆
· 每年产生的干蚕粪可供种植八九百万平方米蘑菇

最新文章

· 蚕豆在生长期间易出现根腐死苗
· 在我市铜山县棠张镇等蚕桑大镇
· 每年产生的干蚕粪可供种植八九百万平方米蘑菇
· 2、推广开墒起垄的整地方法.蚕豆根系在土壤中分..
· 合理轮作倒茬方式有:蚕豆→水稻→蔬菜→蚕豆
· 现在利用蚕粪种蘑菇
· 这样就影响了蚕豆的生长发育和根瘤菌的活动能力
· 每月养得300张小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