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梅花鹿魏氏梭菌诊治
2015-08-05   来源:营口农批网  作者:umeicc.com   字体:【 】  浏览:95次   评论:0
近几年部分鹿场及个体养殖户,相继发生魏氏梭菌病。本病发病突然,病程短,症状不明显,死亡率高,影响了鹿茸的产量和母鹿的产仔。现报告如下:

1 流行情况 养鹿业作为地区畜牧业主导产业之一,养鹿除养鹿场以外,个体养鹿户比较分散,其中养鹿户比较集中的地方本病多发,有的户甚至一夜之间死亡3-5头。养鹿场也经常发生,多表现散发,本病以春秋居多,夏季少,特别是在冬季吃带有冻雪的饲料、夏季吃发霉变质的饲料、突然变更饲料、精料添加过多和肠道负担过重等均易引发,公鹿易发。

2 临床症状 本病为突然发作,病程短,很难见到症状,出现症状后鹿只很快死亡。有时发现鹿独立或独卧一侧,伸腰拱背,头低耳垂,精神沉郁。初期粪便呈暗红色粪样,后期腹泻带血。通常在几小时内死亡,个别鹿能达到1―2日死亡。

3 剖检变化 胃大网膜糜烂,胃底部、十二指肠和空肠粘膜严重充血,并有大小不等的出血斑块和糜烂,有的区段溃疡或坏死,肠内有大量出血。胸腔、腹腔充血和水肿,肝脏略肿大,质脆,有的有黄色斑块,脾脏肿大有出血斑块,肾脏易软化。

4 诊断

4.1 用肝被膜作触片染色镜检,除可发现6x0.9mm、两端钝圆、单在或呈短链的细菌外,还可见到无分节的长丝状细菌。

4.2 细菌培养 无菌采取病死鹿心血、肝脏,接种于葡萄糖鲜血琼脂、熟肉汤中,在27℃,恒温培养2-4d,在鲜血琼脂平板上可见边缘不整齐、有长丝状突起的菌落。取培养物涂片镜检,可见两端钝圆、单在呈短链的细菌,有的呈无分节的长丝状。

4.3 动物试验 取肉汤培养物0.5mL接种于家兔经24~36h死亡,取死亡家兔的肝被膜触片镜检,可见呈无分节丝状,两端钝圆、单在或短链状的细菌。

5 防制

5.1 本病由于病程短,发现后往往来不及治疗即死亡。病鹿曾用丁胺卡那霉素、头孢一针等药物治疗,效果皆不明显。因此,预防是关键,根据本病流行特点,在冬、夏末期每半年注射一次魏氏梭菌苗,每次5mL,可有效预防本病的发生。也可使用药物进行预防,0.5g复方新诺明10片/次,2次/d,连用3―5d。

5.2 对病死鹿焚烧、深埋,同群鹿及时隔离饲养并固定专人喂饲,工具、饲具专用。

5.3 搞好鹿舍和饲料、饲草及饮水卫生,定期使用2%苛性钠水溶液对鹿场内外进行喷洒消毒,发病期每日1次,预防时半月1次。

6 小结

6.1 发病鹿场应严格卫生管理,养鹿户密集区应严格卫生防疫,杜绝相互串舍。

6.2 本病病理变化易与急性肠出血、霉玉米中毒混淆,注意鉴别诊断。

6.3 本病一旦发生,应尽快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予以消灭。本病多发生在营养好的壮龄公母鹿,不但死亡率高,治愈率低,而且群内未见病状的公母鹿生产性能也明显下降。
Tags:梅花鹿 魏氏梭 责任编辑:umeicc.com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巧解鹿茸止血绳 [下一篇]幼鹿食盐中毒的诊治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

发布者

umeicc.com umeicc.com
等级:普通会员
积分:824 个
性别:保密
1239973112@qq.com
身份还未认证 邮箱还未认证 手机还未认证 给它发送短消息 搜寻它在养鹿技术发布的全部

相关栏目

热门文章

· 有的梅花鹿会发出尖叫声
· 三、繁殖规律雄性梅花鹿通过“角斗”争夺交配权
· 即使是饲养员也可能成为梅花鹿经常顶撞的目标
· 鹿的应激表现及其减少方法
· 二、觅食习惯梅花鹿晨昏活动
· 四、初生仔鹿的饲养管理母鹿分娩期间应有专人值..
· 处于发情期的公鹿性情更显凶猛
· 母鹿价高是个反常的经济现象

最新文章

· 或让母鹿舔干
· 这充分说明梅花鹿对适应新的栖息条件具有极其明..
· 而且仔鹿出生几十分钟内即可站立行走
· 仔鹿产下后
· 即使是饲养员也可能成为梅花鹿经常顶撞的目标
· 四、初生仔鹿的饲养管理母鹿分娩期间应有专人值..
· 这种“角斗”在鹿类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
· 处于发情期的公鹿性情更显凶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