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县新闻网讯【记者
彭亮霞】一把小小的塑刀,一团团柔韧的面团,挤挤压压间,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面塑形象便在廖天成的手中呈现。面塑作为一种历史久远的民间艺术,在廖天成的手中却变幻出不一样的精彩。10月15日,在廖天成不到10平米的工作室里,我们看到摆放整齐的面塑作品让人眼前一亮,青皮虾、螃蟹、青蛙、乌龟、泥鳅等水产类动物个个活灵活现,柿子、南瓜、桃子等蔬菜水果,搭配蟋蟀、蚱蜢、蝉等动物,一幅幅作品意蕴深远、充满想象,栩栩如生,年近七旬的廖大爷告诉我们这些都是他用面粉捏成的,是一门民间艺术叫面塑。 
面塑一:青蛙、哪吒 面塑以面粉为主料,用手和简单的工具,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面人形象。“虽然制作方式比较简单,却是一种艺术性很高的民间工艺品。” 
面塑二:青皮虾、螃蟹等 面塑俗称面花、礼馍、花糕,面塑艺人就是人们常说的捏面人,他们运用捏、搓、揉、掀等各种技艺将普通的面粉变成一个个色彩艳丽的面塑作品。据介绍,中国的面塑艺术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就有文字记载,用于传统节日、喜庆、礼仪中,是我国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一部分,由于内容上取材多为传统民间故事,所以人物造型比较多。 “面塑的材料实际上是我们平时用来制作包子馒头的面粉,加水揉面后,捏成的各种小型人物。开始是做面食的时候捏来哄小孩子玩的,慢慢发展到出现在嫁娶礼品、馈赠亲友等方面。”廖天成说,面塑艺术经过历代艺人的传承创新,发展成为人们喜爱的艺术品。 十几岁与面塑结下不解缘 今年69岁的廖天成,从十几岁开始自学美术,几十年来,廖天成坚持画画,生活中常见的花草鸟兽都是老人画笔下的美景,老人的作品在省、市乃至全国多次获奖。廖天成说自己之所以对面塑感兴趣是源于一个偶然的机会。 廖天成说:“十几岁的时候,我和几个小伙伴在挖泥鳅,一个老人挑着一个个用面粉做的东西,有螃蟹、虾、茄子等等,路过,我一看真是好看。” 
除了面塑,廖天成最大的爱好就是画画 
廖天成书法及绘画作品 

廖天成获得奖章和荣誉证书 就这样,色彩丰富的面塑在少年廖天成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于是,廖天成利用空闲时间,一边画画,一边练习用面粉捏造生活中常见而且比较简单的动物,时间久了,老人的面塑作品开始引起大家的关注。 “要想成为一个出色的面塑艺人,不仅需要懂美术,知道色彩的搭配和运用,更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对身边事物的观察细致入微” 廖天成告诉记者。 为了捏出活灵活现的作品,廖天成经常一个上午或者一整天蹲在一边观察身边的各种动物,如泥鳅、青蛙、虾……,刚练习捏面塑的时候,廖天成也是从身边这些常见的简单的动物开始捏起,渐渐地老人不满足于简单的模仿,于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开始创作有创意的面塑作品。“像做水产类动物,我就想着做一条龙,像捏水果,捏一片叶子,再捏一只蚱蜢就比较生动,这样就活灵活现,好看。”廖天成边给记者展示自己的作品,边介绍。 希望这门手艺发扬光大 为了让自己的面塑作品走向大众,让更多人认识和欣赏,去年,廖天成带着自己的面塑作品来到了2015星动攸州的舞台上,绚烂的灯光下,这位七旬老人的面塑表演让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 
平时还养些花花草草 说起自己的这手捏面人手艺,廖天成坦言,如今,走街串巷的捏面人已经很少见到了,基本上没听说过,他之所以报名参加2015星动攸州,就是想让更多的人认识这门民间艺术。 “但愿这一历史悠久的民间手工艺能得到传承和发展,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廖天成说这话时,目光里透着希冀与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