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要 水产养殖在舟山是一个重要产业。它的重要性和好处有许多,但是水产养殖也有个问题,养殖废水排放量比较大,不利于环境保护也不符合五水共治的要求。不过,现在有个好消息:浙江海洋大学储张杰教授带领的团队已经把这个难题解决啦! 

这是位于舟山市北蝉的养殖基地。浙江海洋大学储张杰教授带着他的研究生们在该基地的25亩池塘中做泥鳅养殖研究。他们养的泥鳅可有名了。 2014年,团队以农林畜牧食品类第一名的成绩获得“挑战杯”国家金奖。后来,储教授又把研究重点放在了养泥鳅产生的废水上! 其实储教授关于废水处理的研究开始于三年前。为此,浙海大还组建了一个以水产养殖专业的研究生为主,本科生参与细节研究的七人团队。三年来,经过大量实验研究,开发了一套利用生物菌剂净水的生态操控系统。目前这套生态系统已拥有五大专利,其中三项已获授权。 
养殖废水是这样变清的.... 这套利用生物菌剂净水的生态操控系统,是由生态沟渠和生态湿地组成,养殖池的废水先排向生态沟渠,利用生物菌剂进行第一次降解,再排向生态湿地,利用生态湿地中的动植物进行第二次吸收,经过处理的水重新注入养殖池塘中,该系统在节约水资源的同时真正做到了零排放。 
那么他们使用的生物菌剂是哪来的呢?其实池塘底泥中的许多细菌对水体都是有处理作用的,经过三年多的实验探索,他们在分离的185种菌株中筛选出6株高效降解的菌株,通过进一步的对比实验,筛选出ZHDDF-5号和11号菌株,它们有针对性强,处理高效,易培养、繁殖快的优点。 技术应用前景广阔 该技术在南美白对虾海水高产养殖中已得到有效应用。 据储张杰教授介绍,利用本生态操控系统的技术,定向筛选及培养虾池土著菌类,利用生态调控手段使水体中培养的土著菌成为优势群体,能够降解对虾养殖水体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对有害菌的繁殖产生抑制,控制对虾细菌性病害的发生,达到高密度健康养殖的目的。 另外,利用土著菌类提高对虾池塘自净能力,通过与贝类养殖结合,能够降低海水养殖废水的排放,目前在舟山、宁波的3家对虾养殖场开展应用。 

这项技术目前已经投放市场。据储教授介绍,在浙江台州和嘉兴的2家水产养殖场建立了中试基地,养殖池20亩,其中10亩养殖泥鳅,5亩养殖乌鳢鱼,5亩作为养殖废水生态湿地处理池,在水生态湿地处理池中种植莲藕,对养殖池排放的废水进行初步生物转化,吸收部分氮磷,并投放微生物制剂,对水体中的有机废物进行微生物降解,接种定向培养的绿球藻或小球藻,然后在生态处理池中投放鲢鳙鱼苗、甲鱼苗、螺类及蚌类,使养殖废水—微生物菌剂—藻类(水生植物)--鱼类(贝类)形成一个能量能够传递的食物链,养殖废水能够循环利用,不但有效的处理了养殖废水,而且实现了零排放。 而且,在生物操控处理过程中,将有机废水变废为宝(饵料生物),被养殖生物利用,每亩养殖废水生态湿地处理池可为农民增加3000元左右的收益。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