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泥鳅人工养殖与捕捞 - 泥鳅养殖
2015-07-22   来源:绍兴农批网  作者:扑街不乱发   字体:【 】  浏览:108次   评论:0
泥鳅肉质清淡、细嫩,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是外贸出口的重要水产品之一。它对环境适应力很强,容易养殖,运输方便,生产成本低。人工养殖泥鳅是很好的致富门路。泥鳅体细长,呈圆筒形,长10余厘米。黄褐色,具不规则黑色斑点。口小、下位、有须。据分析,泥鳅含人体必需的多种营养成分,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和钙、磷、铁等微量元素。其中特别是蛋白质含量每百克达22.6克。

生活习性

泥鳅属鱼纲、鳅科,是温水性鱼类,生命力强,喜在常年有水的稻田、池塘里生活,食习广杂,繁殖力强。栖息于静水的底层和有腐殖的淤泥中,喜在底层活动。夜晚出来觅食,以昆虫、扁螺、水草为主食,也食腐植质。泥鳅肠壁薄、肠管直,血管分布多,能进行呼吸,当水中缺氧时,除鳃外也能用肠呼吸,此象多发生在气候骤变,低压暴雨来临前。冬季水干涸钻泥中,靠湿润环境用肠管呼吸,也能维持生命。

泥鳅活动适温在18℃~30℃。在水温25℃~28℃时生长最快,30℃以上,即钻入泥底或草丛中栖息。水温下降10℃以下开始冬眠。次年水温上升5℃以上,开始出穴活动。4~10月份生长旺盛。喜夜间觅食,凡水中或泥中的动植物、微生物及有机碎屑等均是它的良好食料。

泥鳅养殖

我国广阔的淡水流域,如江河湖泊、溪涧沟渠,尤其烂泥田、山垅田、门前屋后肥沃田以及山塘水库等,凡富含有机质的肥水、淤泥中,都可养殖泥鳅。

1.建造池塘养殖。

选择阳光充足、水源方便、住宅附近的地块建池。面积100~150平方米为宜,种苗地可小一些,30~50平方米为佳。池深一般50~100厘米。四周可用水泥筑墙、薄膜贴埂、铲光土壁。上设进水口、下开排水口。为了防止泥鳅逃逸或被洪水冲跑,进出口用铁丝网或塑料网、篾闸围住。池底挖松30~40厘米厚土层,或增添些泥浆,以便泥鳅避暑、御寒、逃藏及栖息之用。

2.加速苗种繁殖。

泥鳅2龄性成熟并开始产卵,4~8月份繁殖旺季,尾(条)怀卵量4000~7000粒。亲鱼选择体质健壮,运动活泼、无病伤、体色正常、体表黏液多的体长10~20厘米,体重30~50克的泥鳅为佳。鉴别雌雄:雌鳅胸鳍短,前端钝圆,呈扇形,体型圆胖,颜色单一,4月上旬繁殖期,用手轻挤腹部有卵粒流出;雄鳅瘦长、颜色花杂、活动迅猛,繁殖季节用手挤压腹部有精液溢出。

繁殖方法,绝大多数采取自然产卵繁殖。先清理好开春后产卵池,用生石灰消毒,放入清水,待毒性过后,将亲鱼按雌雄1∶3比例投入池中,每亩200公斤进行饲养。水温上升15℃以上时,用树枝、棕片、水草等制鱼巢,固定于池四周和中央池底让其产卵。早晨把附着卵块取出,放入孵化池中进行孵化。待水温上升约24℃时,经1~2天,可全部孵化。

孵化出鳅苗长3~4毫米,附着鱼巢上,经一定时间便能自由游动。鳅苗出膜后,及时转移到育种池中培育,每平方米放800~1000尾。鳅苗培育期,投喂熟蛋黄、豆浆、奶粉及鱼粉为主,后期改投喂米糠、豆渣、麦麸等,每天投1~2次,投喂量占放养量10%左右,经1个月后鳅苗体长达3.5厘米,移暂养池或稻田放养;约6个月后体长达5厘米左右,这时即可投放池塘养殖。 

Tags: 责任编辑:扑街不乱发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茶饼驱赶捕泥鳅 [下一篇]秋末如何巧抓泥鳅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

发布者

扑街不乱发 扑街不乱发
等级:普通会员
积分:729 个
性别:保密
pujie@qq.com
身份还未认证 邮箱还未认证 手机还未认证 给它发送短消息 搜寻它在泥鳅养殖技术发布的全部

相关栏目

热门文章

· 日本每年对泥鳅的需求量很大
· 我国泥鳅还通过港澳地区销往东南亚等地
· 每亩可放泥鳅2一3万尾
· 泥鳅的需求量很大
· 二、育种泥鳅苗孵出3天后
· 已成列为全国最大的泥鳅养殖、集散地
· 蛋黄培育泥鳅苗的方法具体如下:(1)投喂方法将鸡..
· 泥鳅苗入池后应培肥水质

最新文章

· 已成列为全国最大的泥鳅养殖、集散地
· 泥鳅苗入池后应培肥水质
· 对韩出El泥鳅一直是连云港市农产品出I口的传统强..
· 待水转绿时再放入泥鳅苗
· 日本每年对泥鳅的需求量很大
· 二、育种泥鳅苗孵出3天后
· 每亩可放泥鳅2一3万尾
· 我国泥鳅还通过港澳地区销往东南亚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