癞蛤蟆当菜 食用要当心
南宁一餐馆推出蟾蜍菜肴,专家表示食用不当会引起中毒 有句俗话叫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如今南宁市建政路的一家餐馆却在俗称癞蛤蟆的蟾蜍身上做起了文章,推出蟾蜍火锅、酱爆蟾蜍等菜系,招徕顾客前来就餐。 餐馆力推蟾蜍菜 “有毒的癞蛤蟆你也敢吃啊?”对这个问题,不少在餐馆大快朵颐的顾客却不以为然,都觉得商家肯定已将有毒的东西去掉了。热情的服务小姐也说:“我们的蟾蜍在做法上是经过特殊处理的,顾客吃了肯定不会有问题的。” 而对自己为何会来吃蟾蜍,一位正在吃蟾蜍火锅的市民唐先生笑了笑说:“尝新鲜啊,听朋友说这里有蟾蜍火锅,便过来试试味道了!”而与其同吃的另一位李小姐,则举起筷子颤巍巍地不敢“出手”,说自己对这“满身长满疙瘩的小东西”有点害怕。另一位陈小姐显然是这里的常客了,吃起蟾蜍那是自然得很,她认为:“吃蟾蜍可以下火,脸上不容易长豆豆!” 吃蟾蜍不当易中毒 这些正在以各种心态大啖蟾蜍菜的食客们可否知道,蟾蜍若烹饪方法不得当,食用会引起中毒甚至死亡。据专家介绍,蟾蜍的背部及四肢都有突起的绿豆大小的颗粒装包块,蟾蜍体内多数毒汁也存于此。剖杀蟾蜍时,必须用专业刀法(尖锐的竹片最宜)去掉蟾蜍毒腺,一旦不慎割破毒腺就会造成中毒,严重者还会导致昏迷乃至呼吸、循环衰竭,抢救不及时甚至还会死亡。 南宁市疾控中心信息与教育科的有关负责人说,蟾蜍的毒性不仅在皮肤上,其有毒物质还会存在于肌肉和内脏,不易去除,在加工中有可能进入人体血液里,所以建议市民最好不要食用。 农业专家:可能出现生态危机 农业专家说,癞蛤蟆和青蛙一样都是益虫,而且单个癞蛤蟆吃掉的农作物害虫数量,是青蛙的5—6倍,单从对人类农业生产的贡献而言,癞蛤蟆比青蛙更大。如果癞蛤蟆数量急剧减少会带来生态灾难。一旦遇见比常年稍微严重的蝗灾或其他虫灾,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后果将很难控制。 相关链接 据新华社报道,今年9月17日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有一户人家,因误食蟾蜍,导致1人死亡、4人中毒。此事引起了有关方面重视。次日,卫生监督部门即发布食品卫生预警通告。19日,佛山市5个区的卫生监督部门前往各餐厅、饭店、大排档清查蟾蜍产品。 据了解,这起事件是由于误把蟾蜍当“田鸡”食用引起的。家庭主妇从市场上买回“田鸡”,将它们剥皮、分解后,连同内脏一起下锅烹煮,由此引发惨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