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涨知识|长江“土著”鲟鱼和逃逸的外来鲟鱼不一样,有图为证
2016-09-23   来源:十堰农批网  作者:度娘   字体:【 】  浏览:89次   评论:0

受洪水冲击,7月19日-20日,湖北省清江库区养殖户养殖的近万吨非长江鲟鱼逃逸。

9月21日,在长江干流段监测的科研人员告诉澎湃新闻,逃逸鲟鱼可能已经到达长江口,已扩散到长江中下游流域。水生生物专家称,逃逸鲟鱼数量或超过长江中下游干流现存所有鱼类的总和。这一逃逸事件可能对本就“疲弱”的长江生态产生新的威胁。

目前,农业部长江办已组织专家组对这一事件进行调查和评估。澎湃新闻获得的专家组制定的生态影响评估方案显示,专家组计划向沿江渔政部门及渔民宣传鲟鱼种类的鉴定知识,在正确鉴定其种类的基础上,防止回捕的逃逸鲟鱼重新回到长江或其他自然水体。

在长江生活的“土著”鲟鱼有白鲟、中华鲟和达氏鲟三种,而本次逃逸的外来鲟鱼包括匙吻鲟、俄罗斯鲟、西伯利亚鲟、施氏鲟、达乌尔鳇以及杂交鲟(大杂、西杂)等。其中大杂指的是达乌尔鳇与史氏鲟的杂交种,西杂指的是西伯利亚鲟与史氏鲟的杂交种。

【长江“土著”鲟鱼】

中华鲟:体表有5行骨板,背部青灰色,腹部乳白色,侧骨板以下由浅灰色过渡到黄白色,口大横裂。

白鲟:吻长超过体长的一半,呈剑状,吻部及头部有许多梅花状陷器。口中有牙。

达氏鲟:体表有5行骨板,吻上长有两对须,背部青灰色。

【逃逸的外来鲟鱼】

匙吻鲟:又叫鸭嘴鲟。自然分布在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吻长而扁平,长度约为体长的三分之一。口中无牙。

俄罗斯鲟:背部和两侧分布有许多星状小骨板,幼鱼背部呈蓝色,下唇分裂。

西伯利亚鲟:又名贝氏鲟。原产于西伯利亚地区。体表有5行骨板,其骨板行间的体表分布有许多小骨片和微小微粒。下位口,口裂小,吻尖而长。

施氏鲟:又名史氏鲟,原产于黑龙江。在吻的腹面、吻须基的前方有5-9个粒状突起,平均7粒左右,渔民据此称史氏鲟为“七粒浮子”。口裂小,呈花瓣状。

达乌尔鳇:吻呈透明状三角形,比较尖。它是大型鲟鱼,最大个体体长可达 560 厘米,体重达1100 千克。

大杂:吻呈三角形,比较尖,不透明。

西杂:为西伯利亚鲟与史氏鲟的杂交种,吻端较尖,左右鳃膜不相连。

俄杂:为俄罗斯鲟与西伯利亚鲟的杂交种,吻圆而钝。左右鳃膜不相连。

Tags:长江 土著 鱼和逃 鱼不一 责任编辑:度娘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以色列集约化水产养殖的方式与装备 [下一篇]水电站泄洪万吨养殖鲟鱼逃逸 或致..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

发布者

度娘 度娘
等级:普通会员
积分:739 个
性别:保密
du@mmrens.com
企业会员 身份还未认证 邮箱还未认证 手机还未认证 给它发送短消息 搜寻它在鲟鱼养殖技术发布的全部

相关栏目

热门文章

· 史氏鲟受精卵运输及孵化技术
· 1990年全世界鲟鱼的产量约2万吨
· 鲟鱼有夜间觅食习性
· 俄罗斯鲟几种常见的肝病及肝性综合症
· 全世界现存鲟鱼有28种
· 鲟鱼类的资源状况 很久以来
· 匙吻鲟养殖三级培育技术
· 目前世界各国对鲟鱼繁殖增殖及养殖技术方面的研..

最新文章

· 史氏鲟受精卵运输及孵化技术
· 1990年全世界鲟鱼的产量约2万吨
· 鲟鱼类的资源状况 很久以来
· 匙吻鲟养殖三级培育技术
· 商品鲟鱼快速养成高产高效新技术
· 目前世界各国对鲟鱼繁殖增殖及养殖技术方面的研..
· 俄罗斯鲟几种常见的肝病及肝性综合症
· 全世界现存鲟鱼有28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