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天竺葵菌核病的症状、病因和特点是什么?怎样防治?
2015-08-25   来源:黄南农批网 福建农业信息网 作者:陈健   字体:【 】  浏览:516次   评论:0
天竺葵菌核病的病菌主要侵染植株接近土表茎基部,也可在茎的中部发生,茎基或基中部感染初期出现淡褐色、水渍状稍凹陷的斑点,渐向上下扩展成不规则斑块。病斑若围绕茎一周时,叶片黄化下垂干枯,最后植株死亡。病茎组织干腐,茎内中空,皮完好或开裂,高湿环境条件,病部表面可长出白色棉毛状菌丝,干燥时菌丝消失。剖开病茎,中间生有黑色鼠粪状颗粒,即由菌丝绕织的病原菌核。

天竺葵菌核病是由子囊菌亚门,盘菌纲,柔膜菌目,核盘菌科,核盘菌属,核盘核菌侵染引起的。病原菌核外层黑色,内部白色,长圆形或不规形,大小约1.5×6.0毫米。菌核萌发后长出子囊盘,盘内长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椭圆形,以此侵染传播。早春气温9-16摄氏度时,长出子囊盘最多最快。温度20摄氏度左右,相对湿度在85%以上,对病菌发育最有利。

天竺葵菌核病菌主要以菌核在病残组织和地表土越夏或越冬。以子囊孢子本身的弹射及风雨,气流传播,接触寄主后萌发侵入为害。病害在2-4月发生较重,11-12月也有发生。盆土粘重,排水不良,偏施氮肥。冷凉多雨,病害会加重。

防治方法

1、苗床或盆栽的土壤要选择前作无菌核病或经土壤消毒才可栽植。常用福尔马林液消毒土壤,以塑料薄膜复盖2周后掀走,待气体挥发后,即可上盆栽植。

2、浇施稀石灰、泥浆于盆土表面,可抑制菌核长出子囊盘或阻隔菌丝体接触茎基,有防病作用。

3、发病初期用硫磺粉2份加草木灰或消石灰1份混合后撒于植株中、下部和土表上,有较好防效。或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洒2-3次,每隔7-10天一次。

Tags:竺葵菌 责任编辑:陈健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香叶天竺葵(rose geranium) [下一篇]天竺葵主要特性介绍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

发布者

陈健 陈健
等级:普通会员
积分:687 个
性别:保密
chenjian@qq.com
企业会员 身份还未认证 邮箱还未认证 手机还未认证 给它发送短消息 搜寻它在天竺葵种植技术发布的全部

相关栏目

热门文章

· 香叶天竺葵(rose geranium)
· 万年青天竺葵细菌性叶斑病防治
· 如何养护盆栽天竺葵
· 天竺葵的栽培技术
· 盆栽天竺葵如何养护管理
· 香叶天竺葵种植栽培
· 天竺葵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
· 家养的天竺葵如何进行繁殖

最新文章

· 家养的天竺葵如何进行繁殖
· 香叶天竺葵形态特征
· 香叶天竺葵种植栽培
· 万年青天竺葵细菌性叶斑病防治
· 万年青天竺葵细菌性叶斑病的防治
· 天竺葵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
· 盆栽天竺葵如何养护管理
· 繁殖天竺葵如何提高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