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海参的习性及参虾混养
2015-07-22   来源:上海农批网  作者:瞎子   字体:【 】  浏览:459次   评论:0
海参在我国沿海有60多种,可供食用的20余种,其中刺参、乌参、乌元参、梅花参等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是名贵海味品。现将刺参的人工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一、刺参的生活习性:刺参属狭盐性动物,生活在潮流畅通、水质清澈、无大量淡水注入的岩礁底或沙底。其生活区多富有底栖硅藻及大型藻类。幼小个体多生活在大叶藻基部及礁石、砾石下,成年个体逐渐移向深水区,即分布在水深8~20米的海底。

刺参用触手扫、扒底质表层中的底栖硅藻、海藻碎片、细菌、微小动物、有机碎屑等,将这些物质连同泥沙一起摄入口中。其摄食量相当大。摄食强度具有季节性,3月份摄食量最高,8月中旬最低。当水温达到20℃~24℃时,要进行“夏眠”。在我国的黄、渤海区,其“夏眠”期大约为100天左右。当其受到强烈刺激或遇水质浑浊等恶劣条件刺激时,会将全部脏器从肛门中排出体外。与此相适应,其再生能力很强,条件适宜时,失去的脏器及切断的体段均可再生,成为一个完整的个体。

二、刺参人工养殖情况:搞好刺参人工养殖的关键是解决大规格苗种。因此,当年繁殖的体长1~1.5厘米的稚参需经过海上或室内“中间育成”使之成为3厘米的幼参。以不投饵为前提的“中间育成”,其场所必须选择在有机质和浮泥容易进入,并沉于育成笼内的泥底内湾,该湾应具备有机悬浮物较多,且风浪较小的条件。育成设施为改良的鲍中间育成笼,金属框架规格为60×60×30厘米,笼外包罩的网衣,其网目应依入笼参苗的大小选定,笼内铺设黑色的波纹板。试验表明,每笼放入的参苗不应超过400头,经过3~3.5个月育成,体长可达3厘米以上,成活率为82%~100%。成活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所用器材,应力戒参苗的机械损伤及从网缝中逃逸。

10月至11月末生长迅速,以后随水温下降而生长变慢,从2月上旬开始,随水温上升,生长速度再度增加。苗种的个体越大生长越快。在养殖过程中,苗种若经过分级选别后再入笼养殖,其生长整齐且速度较快。饵料以投鹅掌菜及其他褐藻类较好。经4个多月的养殖,体长达到10厘米以上者约占25%。

三、利用虾池混养刺参的关键技术:

1.在虾池投放不规格石块堆或空心砖、网箱。

2.进行漂白粉全池消毒,然后纳入清水并把水质培养好。

3.刺参是以植物性为饵,只要水质培养好,就不需再投饵。

4.刺参适应的水温是零下3度至零上28度,盐度偏高好。

5.夏天高温季节时,虾池应纳潮提高水位以利渡夏。

6.投苗时间一般为每年9~11月份,每亩放养密度4000只,应以大苗为好。

7.参、虾混养,参可净化水质,从而达到参、虾双丰收。
Tags:习性及 责任编辑:瞎子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海参海底沉笼养殖要点 [下一篇]海参养殖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

发布者

瞎子 瞎子
等级:普通会员
积分:783 个
性别:保密
xiazi@qq.com
身份还未认证 邮箱还未认证 手机还未认证 给它发送短消息 搜寻它在海参养殖技术发布的全部

相关栏目

热门文章

· 健康高效人工育苗的细节管理和关键控制技术(三)
· 造成海参缺氧、缺食而体弱患病
· 进一步加剧了对海参的不利影响
· 健康高效人工育苗的细节管理和关键控制技术(四)
· 而且顶汤的鲜味能够充分渗透到海参中
· 海参特别是北方刺海参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糖..
· 健康高效成参养殖的细节管理和关键控制技术(一)
· 可以延长海参的“寿命”

最新文章

· 活海参最好用保温车运输
· 冬季海参多宝鱼等品种养殖注意事项
· 潜水员将海参从海底采扑上船
· 而且顶汤的鲜味能够充分渗透到海参中
· 健康高效成参养殖的细节管理和关键控制技术(一)
· 趁热加入发至八成熟的海参
· 健康高效人工育苗的细节管理和关键控制技术(四)
· 可以延长海参的“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