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林地 套播中药甘草栽培技术
在退耕还林地上套种甘草,既可以涵养水土,也可以增加经济收益,达到以地养林,以林养地,实现经济、生态“双赢”目的。自2002年起,137团场在退耕地中进行了套种甘草的栽培试验,经过几年尝试和摸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1.土地选择 选择盐碱含量较低,田间杂草较少,排水性好的沙壤退耕还林地块套播甘草。播种区主栽树种为枸杞苗;栽植模式为沟植,沟心距6米,沟口宽1.8米,沟背宽4.2米,有效的甘草播种区为3.8米,秋季深翻40厘米进行冬灌或早春进行春灌,播前耙地保墒待播。 2.种子处理 甘草种子皮坚硬,不透水,不透气,不易发芽;其自然状态下的发芽率只有20%左右,需通过特殊处理来提高种子发芽率。 硫酸处理法在每公斤种子中加20毫升浓度为80%的工业硫酸,用木棒搅拌均匀,使所有种子都粘上硫酸,然后在20℃环境下浸种小时至3小时,种皮烧破后反复冲洗,直到洗净硫酸为止,这样做可使种子的发芽率提高到85%以上。此法的优点是一次处理量较大,缺点是因环境温度的变化,处理时间不好掌握,过长易使种子烧伤而失去发芽力,过短伤皮少,效果不佳。 碾米机碾撞处理法利用碾米机的高速滚动,使种子相互高速磨擦撞击,以达到碾伤种皮的目的。采用这种方法处理大量种子效果最好,一般碾一到两遍,种皮微破即可,发芽率可达95%左右。 3.播种 播前准备播种前一天,将甘草种子100公斤拌0.25公斤辛硫磷乳液,目的是防止地下害虫啃食种子和幼芽,拌药后,用塑料布将种子覆盖封存,待播种。 播种量直播地下种量每平方公里30公斤至40公斤,种子质量标准:发芽率85%左右,纯净度97%左右。 播种时间4月20日谷雨后至5月20日前是甘草的适播期,此时地温已稳定在12℃以上,气温稳定在20℃至25℃,最适合甘草种子萌发。 播种方法用小四轮悬挂式播机进行膜上点播,膜宽1.2米,一膜 4行,窝距8厘米,播种穴深3厘米至4厘米。播种后6天左右甘草幼苗陆续出土,12天左右幼苗基本可以出齐,这一阶段要注意及时解放幼苗。 4.田间管理 (1)甘草幼苗出土后3天至4天展开2个子叶,此时如出现断垄现象,应及时组织人工补种,保证田间出全苗。 (2)当甘草幼苗长出3片真叶时,应清除甘草行间较大的杂草,注意保护甘草幼苗。 (3)甘草长出6片至10片真叶时,气温升高,田间杂草开始旺长。此时中耕1次至2次,每平方公里追施75公斤至150公斤尿素,使甘草幼苗迅速生长,尽早封垄。 (4)甘草长出6片至15片真叶时,可能发生蚜虫和青虫,必须每天进行定时检查,一旦发生,应马上喷洒药剂,刻不容缓。 (5)6片至15片真叶期,甘草生长旺盛即将封垄,应再追施1次尿素,药量为每平方公里75公斤至 150公斤,并及时中耕一次,清除田间杂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