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大豆菌核病的发病机理及防治
2015-08-07   来源:咸宁农批网  作者:月光莫利亚   字体:【 】  浏览:137次   评论:0
发病机理:

大豆菌核病的发生主要与其发生时期、轮作方式、栽培方式、气候及品种抗性有关。现重点介绍一下其发病机理。菌核病以病菌的菌核在土中越冬,当春季豆田温、湿、光照条件合适时,菌核萌发产生多个子囊盘柄,在光照情况下子囊盘柄顶部膨大形成子囊盘,子囊成熟后,子囊孢子弹出浸染大豆生产衰弱的组织,如凋谢的花瓣,然后逐渐蔓延至其他部分。大豆生长至花期时田间冠层已形成,冠层内郁闭,气候潮湿,透光差,适于菌核萌发和子囊盘的发育。菌核的萌发时期从大豆盛花期开始,一直延续到鼓粒末期。子囊孢子往往先浸染已凋谢或脱落后掉在植株上的花瓣,营腐生生活,然后分泌酶使附近的寄主组织解体,再进一步扩展蔓延到寄主的其他部分。据调查研究,黑龙江省北部垦区大豆盛花期为7月10日~20日,子囊盘出现的高峰为7月20日至8月10日,菌核病盛发期为8月10日至20日。

防治措施:

1、品种选择:尽量选择株型收敛,通风透光好的品种。

2、精选种子:播种前,将种子过筛以清除混杂于种间的菌核。

3、深翻:发病严重的地块,实行秋季深翻,将土表的菌核埋入20cm以下的土层内,子囊盘柄在土中得不到光照,不能发育形成子囊盘,可减少浸染来源。

4、轮作:黑龙江省大田作物中禾本科作物为菌核菌的非寄主作物,故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

5、排水与施肥:尽快排除田间积水,降低田间湿度,适量少施氮肥可减轻发病。

6、铲趟:在菌核萌发期铲趟,能破坏子囊盘,较大程度地减轻发病。

7、栽培密度:在雨水调合年份,尽量降低栽培密度,既不影响产量,又不利于发病。

8、药剂防治:菌核发病初期,用40%纹库利可湿性粉剂800~12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叶面喷雾,隔7天补喷1次,在该致病真菌子囊盘萌发盛期,可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有较好的控病效果。
Tags: 责任编辑:月光莫利亚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大豆重迎茬导致的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下一篇]大豆主要病害防治措施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

发布者

月光莫利亚 月光莫利亚
等级:普通会员
积分:664 个
性别:保密
yueguang@qq.com
身份还未认证 邮箱还未认证 手机还未认证 给它发送短消息 搜寻它在大豆种植技术发布的全部

相关栏目

热门文章

· 齐黄26号(大豆)
· 在大豆播种后出苗前采用化学除草剂封闭土壤防治..
· 合理密植是大豆增产的有效措施
· 能够提高大豆田间的通风、透光率
· 科学施肥大豆根瘤能固定空气中的氮
· 大豆出苗后及时顺垄查苗
· 夏大豆新品种――徐豆12号
· 从而提高大豆产量

最新文章

· 大豆出苗后及时顺垄查苗
· 合理密植是大豆增产的有效措施
· 在大豆播种后出苗前采用化学除草剂封闭土壤防治..
· 从而提高大豆产量
· 推广适合本区域的优良大豆品种
· 能够提高大豆田间的通风、透光率
· 此法适于大面积应用,但大豆植株较大,人进地困难,..
· 苗全、苗匀是大豆丰产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