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水稻恶苗病发生与防治技术
2017-06-06   来源:福州农批网  作者:兽人飞   字体:【 】  浏览:108次   评论:0

水稻恶苗病发生与防治技术

一、主要症状:水稻恶苗病病株比健株高,叶片细长,叶色退淡,呈黄绿色,根系发育差。病株分蘖少,剥开叶鞘,茎节上有倒生不定根,秆上可见暗绿色条斑,后期病秆表面产生淡红色或白粉状的菌绿体和分生孢子。病株大部分到孕穗期枯死。
二、传播途径:恶苗病由真菌引起,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潜伏在种子里或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种子表面越冬,带病种子是第二年发病最主要来源,用病草催芽,盖种或捆秧都能使病菌传播。带病种子播种后,病菌从芽鞘侵入稻苗,导致秧苗发病,到孕穗期后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浸入颖花后导致稻谷(种子)带病。病菌还能从伤口侵入,收割时机械损伤的稻谷和旱秧干拔秧根损伤均易造成病害传播。
三、防治措施:
1、选留无病种子。水稻留种田应在孕穗期前彻底拔除病株,在留种田周围200米以内不能有病株存在。选留晚季倒种春种子也可有效减轻病害发生。
2、做好种子消毒。浸种催芽时种子用强氯精800倍液浸种24小时后洗净,再用清水浸12小时,捞干催芽至露白后播种。
3、发病秧田和稻田应及早拔除病株,杜绝病源;采用旱育秧的,移栽前1-2天秧田先灌水后拔秧,可减少损伤,减轻发病。

Tags:水稻恶 苗病发 责任编辑:兽人飞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水稻病毒病防控技术要点 [下一篇]优质水稻生产插秧技术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