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水稻白绢病
2015-07-22   来源:林芝农批网  作者:wind   字体:【 】  浏览:80次   评论:0
症状 我国双季稻区时有发生,主要为害晚稻秧苗或成株的茎基部,病部呈褐色,表面产生白色绢丝状菌丝体,后期形成很多黄褐色小菌核。晚稻秧苗染病,引致苗枯。成株染病,病株叶片变黄,整株枯萎。

病原 Sclerotium rolfsii Sacc.称齐整小核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菌核球形至椭形,大小0.5-1mm,易脱,表面平滑且有光泽。菌核内部灰白色,紧密,细胞呈多角球形,大小6-8μm,边缘细胞褐色,不规则,多较小。子实层密集成层,白色;担子棍棒状,顶生小梗4个,其上生担孢子。担孢子球形至洋梨形,无色,大小4.5-6.7×3.5-4.5(μm)。有性态最命名为Corticium centrifugum (Lév.) Bers. 后又称C.rolfii Curzi (Saccardo),近又命名为Athelia rolfsii (Curzi) Tu& Kimbrough (Punja)称罗耳阿太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该菌在自 然界不易产生。担子器棍棒状,形成分枝菌丝的顶端上具2-4个担子柄,其上着生担孢子,担孢子梨形或椭圆形,单胞无色,平滑。台湾曾在蝴蝶兰上发现有性态。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可在土壤中越冬,直接由土壤中侵染地下根、茎基部或与地面接触的植株叶部,我国双季稻区,主要为害晚稻秧苗,引起苗枯。

 
 
Tags:水稻白 责任编辑:wind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综合防控 [下一篇]通育粳1号(水稻)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