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水稻烂秧病
2015-07-22   来源:河源农批网  作者:一日一天   字体:【 】  浏览:84次   评论:0
[分布与为害] 烂秧是水稻种子、幼苗在秧田期死亡的总称,全国各稻区均有发生,分生理性和侵染性两种。侵染性烂秧主要有绵腐菌(Achlya spp.)、腐败菌(Pythium sPP.)和镰刀菌(Fusarium spp.)引起。 

[症状] 生理性烂秧:由低温缺氧引起的,为幼芽卷曲变黄褐色至褐色,幼根变黑;盐碱害引起的烂秧为芽尖有盐霜;由风害引起的为芽尖吹干黄萎。侵染性烂秧:绵腐病和腐败病幼芽被害部分初呈乳白色胶状物,后呈黄色绵状物;立枯病为茎基腐烂易拔起,心叶萎垂卷缩,茎基软腐,全株黄褐枯死。 

[发病规律] 低温缺氧是引起烂秧的主要原因。绵腐病和腐败病的病菌主要借灌溉水传播,水秧田易发生。 立枯病菌在土壤或病残体中越冬,借气流传播。旱秧田易发生。 

[防治方法] 1.加强预防 选择背风向阳、土质好、排灌方便、田面平整的田块做秧田,精耕细作,用腐熟肥料加洁水灌秧。做到适时播种,培育壮秧,增强抗病能力。 2.药剂防治 在秧苗一叶―心期,用65%敌克松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预防。始病期用200―400倍液喷雾。
 
Tags:水稻烂 责任编辑:一日一天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抛秧早稻倒伏防止措施 [下一篇]稻麦秸秆培育食用菌的技术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