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稻麦秸秆还田--稻麦留高桩
2015-07-22   来源:思茅农批网  作者:乐极生悲   字体:【 】  浏览:81次   评论:0
稻麦秸秆还田方法很多,有留高桩、堆沤、垫圈、过腹、沼气发酵等,效果都很好。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分析,稻麦留高桩是最好的方法。

所谓稻麦留高桩技术,就是在水稻、小麦收割时,按照秸秆高度与重量的比例关系,确定收割高度,留下适宜数量的稻麦基部茎秆,直接耕翻入土的配套技术。该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一是稻麦秸秆还田期间,正是农事繁忙季节,其他方法费时费工,难度较大,而采取留高桩技术,简化了还田程序,省工节能,提高了活化劳动和能源的投入效益;

二是留高桩结合耕翻,茎秆外露少,分布均匀,提高了还田质量和效果;

三是方法简单易行,增产、改土效益高,群众乐意接受,推广阻力小,缓和了用地和养地之间存在的尖锐矛盾;

四是有利于推广机械收割,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

我县1985年开始试验、示范、推广稻麦留高桩技术,1998年应用面积已达4.6万公顷。主要技术是:

1.保证留桩高度,以保证稻麦秸秆还田数量

从增产效果和培肥土壤等综合分析,每667平方米还田麦桩或稻桩150kg左右,效果最佳。即一般水稻留桩16.5cm以上,小麦留桩16.5~19.5cm。

2.增施速效氮肥,维持碳氮平衡

稻麦秸秆粗纤维多,碳氮比大于50∶1,如不注意速效氮肥的运用,则由于微生物与作物早期争氮,影响幼苗生长,最终导致产量降低。据试验,为了维持碳氮平衡,667平方米留桩相当于150kg稻草的需要配施15kg左右的碳铵,麦草则需配施25kg左右的碳铵(不包括基肥)。

3.提高耕翻质量

从既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又有利于稻麦秸秆的分解方面考虑,耕翻深度应为10~12cm,同时防止漏耕或浅耕。

4.留麦桩栽稻的田块,水稻苗期要特别注意水浆管理,坚持浅水勤灌,灌水和搁田相结合,增强土壤的通透性,以便加速桩草的腐解和促进水稻正常生长发育。 
Tags:高桩 责任编辑:乐极生悲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梅州竹稻科研基地培育出新品种 [下一篇]氟硅唑400g/L乳油能用于水稻和小..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