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可望替代汕优63的杂交稻新品种
2015-07-22   来源:忻州农批网  作者:魔虎骑   字体:【 】  浏览:93次   评论:0
“两优培九”是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通过两系法途径育成的亚种间杂交稻。1999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可望成为长江流域和黄淮地区替代汕优63的组合。

  “两优培九”分蘖性强。植株呈水仙花状。成株高110―120厘米,株型紧凑,顶三叶上举,剑叶高出穗层,长相清秀,穗型大,穗长24厘米左右,一般每穗颖花数200个,结实率85%左右。颖花尖略带紫红色,成熟后橙黄。谷粒细长,千粒重26―27克左右,无芒。抗倒性强,一般无倒伏现象。属感温型的杂交中籼,生育期的长短受温度条件制约,温度高,生育期缩短,反之,则会延长。早播早栽熟期提早,播种每提早3天,抽穗期约提早1天。作一季中稻全生育期一般比汕优63长3―5天,抽穗扬花期最适温度在26℃―28℃。可在长江流域和黄淮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又可在华南地区作双季早、晚稻以及浙南、赣州地区作双季连作晚稻。

“两优培九”表现高产、优质、抗病。产量比汕优63平均增7.75%,在生产条件良好的情况下,大面积亩产可达650―700公斤,比汕优63增80―120公斤。米质的9项指标中,糙米率、精米率、碱消值、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6项指标达国标1级优质米标准,整精米率、粒型和透明度3项指标达2级优质米标准,食口性好。稻米品质被评为1999年度江苏省审定的11个水稻品种之首。对白叶枯病表现为抗一中抗,对稻瘟病表现为中抗。正常栽培条件下纹枯病较轻。

“两优培九”栽培关键措施为:

(1)结合当地的最佳抽穗期安排好播栽期。

(2)培育带蘖壮秧,秧田亩播种量8―10公斤。

(3)亩栽插密度为1.6―2.0万穴,栽后15―18天茎蘖数达15―17万,茎蘖高峰不超过25万。

(4)保花肥和粒肥要适当重施,尤其要注意磷、钾肥的施用。

(5)断水不能早于收割前5―6天。

(6)注意三化螟三代和稻曲病的防治。  
Tags: 责任编辑:魔虎骑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顶级优质水稻新品种宁粳43号培育.. [下一篇]杂交晚稻“甬优6号”的特点及超高..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