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水稻稻曲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
2015-07-22   来源:濮阳农批网 云南省禄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作者:尤娜1314   字体:【 】  浏览:103次   评论:0

一、 发生特点

稻曲病只在穗部发病,一般在水稻开花至乳熟期发病,受侵染的谷粒,病菌在颖壳内生长,形成直径 1厘米 左右的稻曲代替米粒。稻曲病病菌萌发、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5~ 30℃ , 34℃ 以上或 12℃ 以下病菌不能生长。稻曲病病菌可侵染水稻的花和幼颖。病菌侵染的主要时期为水稻孕穗中期,破口扬花后则很少侵入。在孕穗末期至水稻抽穗期,如遇到湿度大,温度适宜,日夜温差小的气候条件,极有利于该病的发生流行,是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同时该病在品种之间的抗性有明显的差异,该病的发生与施氮肥不合理呈正相关,氮肥偏多,水稻中后期生长嫩绿的田块,低洼湿度大的田块,发病重。

二、 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选用较抗病品种,适当稀植,抛秧栽培一定要注意稀抛,培育强壮的有效穗;合理施肥,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钾肥,早施追肥促早发,控制穗肥用量,改传统的施肥方法为平衡促进法,使稻株后期自然落黄,增强稻体抗病能力;合理灌水,适时适度搁田、晒田。

2.药剂防治:用药适期在水稻抽穗10―15天(水稻打中苞、预防穗瘟之前)。每亩用20%井冈霉素喷雾 60克 或井冈.嘧甘素15毫升或16%井.酮.三环唑150― 200克 兑水50―60公斤喷雾防治。

Tags:水稻稻 责任编辑:尤娜1314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剑川县水稻新品种“剑粳7号”通过.. [下一篇]水稻播种前为什么要进行晒种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