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棉花烂铃发生原因与防治
2015-08-07   来源:三明农批网  作者:电波妹   字体:【 】  浏览:130次   评论:0
棉花烂铃是棉花生产上的一大障碍,它不仅导致减产,还降低棉花品质。一般田块烂铃率达10%~15%,多雨年份严重地块达30%以上。因此防止烂铃的发生是夺取棉花丰产稳产的重要措施之一。

一、发生原因

1.气候因素秋雨多,日照少,气温低是烂铃发生的主导因子,以8月中旬~9月中旬的天气最为关键。一般秋雨早、多,烂铃率高。阴雨多,日照少,气温低导致棉株生理机能减退,开裂期推迟,有利病菌的侵入和繁殖,铃病发生重。

2.病菌因素可引起烂铃的病菌有疫病、炭疽病、角斑病、灰霉病、红腐病等。其中疫病病菌可以直接侵入铃缝处引起烂铃病,其他病菌则需从伤口侵入。一般第1果枝~第5果枝上的棉铃易发病,第5果枝以上的棉铃发病轻。这是因为病原菌生存在地表,下部果枝接近地表,雨水飞溅病菌土沾到棉铃上,造成病菌侵染引起烂铃。

3.虫害因素钻蛀性害虫如棉铃虫、红铃虫、金刚钻等为害棉铃形成的孔洞,灌入雨水形成烂铃。或由侵染力弱的病原菌腐生,导致铃病的发生。一般害虫防治水平高的棉田,铃病发生轻。

4.栽培因素棉田密度过大,荫蔽程度高,铃病发生重。氮素化肥施用过多或过迟,造成植株徒长,棉田通风透光不良,有利病菌的滋生繁殖和侵染,导致铃病发生。

二、防治对策

1.及时化学调控适时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如助壮素、缩节胺,控制棉花株高,防止棉花旺长,塑造棉株成“宝塔形”,达到下封上不封,中间一条缝,阳光照得进,空气又流通的目地,减轻铃病的发生。

2.深耕与合理施肥深耕能降低土壤温度,并促使病残体腐烂分解,减少侵染源,从而降低烂铃率。氮肥过多会影响棉株对棉铃疫病的抗性,在氮磷钾合理的配置下,可减轻病害发生。

3.及时整枝打杈,推株并垄在铃病发生初期要及时打老叶,摘除空果枝、叶枝及边心,拔掉空株,改善棉株间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田间湿度,减轻铃病的发生。

4.及时排水棉田积水造成湿度过大,引起烂铃。因此,在搞好棉田水利基本建设、平整土地、排灌配套的基础上,在棉花初花期及时开沟培土,有利于迅速排出积水,降低田间含水量。

5.及时摘除病铃对已发生或即将发生烂铃的要及时抢摘,并带出田外,以减少病源。同时对烂铃及时剥开、晒干、分收,可减少烂铃的产量损失。

6.及时防治虫害主要是防治好棉铃虫、红铃虫等。棉铃虫可采用杨树枝或性诱剂诱蛾及在卵孵盛期用快杀灵等杀虫剂防治;红铃虫在成虫羽化盛期用敌敌畏熏杀和卵孵盛期用杀无敌乳油等喷雾防治。

7.及时防治铃病在铃病发生初期,每亩用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75%克科宁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对准中下部棉铃喷雾,防效在85%以上。亦可结合防治四五代棉铃虫,在杀虫剂中加入杀菌剂现混现用,既能防止害虫为害,又能预防病菌的侵入,减轻铃病的发生。

Tags:花烂铃 责任编辑:电波妹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棉花防烂铃八法 [下一篇]雨后防止棉花红叶茎枯病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

发布者

电波妹 电波妹
等级:普通会员
积分:874 个
性别:保密
dian@mmrens.com
企业会员 身份还未认证 邮箱还未认证 手机还未认证 给它发送短消息 搜寻它在棉花种植技术发布的全部

相关栏目

热门文章

· 施肥是棉花管理中最复杂的问题
· 棉花花铃期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的关键时期
· 确保上部花蕾不受害棉花遭受涝害后
· 对棉花枯黄萎病可采用30%恶霉灵1000倍液、或80%..
· 同时棉花恢复生长后
· 棉花现蕾期不旱不滴水,旱象如何判断呢?
· 严重影响棉花的正常生长发育
· 以水调肥花铃期是棉花叶面积最大时期

最新文章

· 施肥是棉花管理中最复杂的问题
· 确保上部花蕾不受害棉花遭受涝害后
· 严重影响棉花的正常生长发育
· 棉花根系活力下降
· 以水调肥花铃期是棉花叶面积最大时期
· 保证后期棉花蕾铃生长充足的养分
· 棉花花铃期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的关键时期
· 同时棉花恢复生长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