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氮与棉花营养
2015-08-07   来源:辽阳农批网  作者:4旺旺同胞   字体:【 】  浏览:126次   评论:0
一、棉花体内的氮素:氮在植物体内平均含量约占干重的1.5%(范围0.3~5.0%)。棉花种子含氮2.8~3.5%,纤维含0.28~0.33%,茎秆含1.2~1.8%,是含氮较高的作物。据试验,亩产皮棉62.7~94.7公斤,棉花出苗至现蕾期氮占一生总积累量的4.5%左右,现蕾至开花期占一生总积累量的27.8~30.4%,开花至吐絮期占59.8~62.4%,吐絮至收获占2.7~7.8%,可见,棉花积累氮最多的时期为开花至吐絮期。氮在植物体内的存在形态分以下两大类:

1、非蛋白态氮:亦称可溶态氮,指可溶于水或一定溶剂的氮素,包括硝态氮、铵态氮、可溶性氨基酸及其它可溶性含氮化合物。

2、蛋白态氮:为不溶于一般溶剂的大分子含氮化合物如蛋白质等。植物体内非蛋白态氮和蛋白态氮处于不断地改变和相互转化中。老叶和老器官中,以分解为主,分解后的含氮物转移到幼嫩器官中重新合成;在幼嫩器官中,以合成为主。到形成籽实时,各器官的氮化物均可进行分解,转移到籽实中被再度合成利用。一般在植物营养生长阶段,非蛋白态氮比例较高;而在生殖生长阶段,特别进入成熟期后,蛋白态氮占绝对优势,否则就会出现徒长、贪青晚熟、病害蔓延等现象。

土壤中同样含有各种形态的非蛋白态氮和蛋白态氮,前者称为水解氮,易被作物吸收利用,但作物经常大量吸收的则是硝态氮和铵态氮。

氮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集中在生命活动最活跃的部分,因此,氮素供应的充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发育状况。棉花的蕾铃期是氮素营养特别重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保证正常的氮营养能促进生育,增加产量。进入作物体内的氮素,也可能经由可溶性氮的分泌和氨的挥发等方式而损失,主要发生在作物顶部,尤其是开花至成熟期。据测算,作物吸入氮的损失量每年可达5公斤/亩。

在生产中,经常遇到氮营养不足或过量的情况,氮不足一般表现为棉株矮小,细弱,枝条及现蕾开花均减少,结铃少而小,叶呈黄绿色,基部叶片逐渐干枯,显著早衰并早熟;氮营养过量的表现为生长过于繁茂,叶片大,叶柄长,叶色淡绿,腋芽不断出生,蕾铃脱落多,晚熟,体内非蛋白态氮过多,易遭病虫为害,棉花烂铃增加,铃壳厚,纤维品质降低。

二、氮的生理功能:氮是作物体内许多重要有机化合物的组成成分,如蛋白质、核酸、叶绿素、酶、维生素、激素等都含有氮素。蛋白态氮可占植株全氮的80~85%,蛋白质中平均含氮16%左右,植物缺氮造成蛋白质合成减少及新细胞形成受阻,导致植物生育缓慢,甚至停滞。没有氮素也就没有生命,所以氮被称为生命元素。

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缺氮时,植物体内叶绿素含量下降,叶片黄化,光合作用减弱,作物产量明显降低。

酶本身就是蛋白质,是植物体内代谢作用的生物催化剂。

三、作物对氮的吸收利用:作物具有吸收同化无机氮化物的能力,从土壤中吸收的氮主要是铵盐和硝酸盐。被吸收到体内的铵态氮可直接与光合产物结合形成氨基酸,进而形成其它含氮有机物。而硝态氮在体内经还原成铵态氮后才能吸收利用。植物经由叶面和根直接吸收尿素和某些铵盐作氮源,但尿素在作物体内的同化过程尚未完全搞清,一般认为,尿素在作物体内脲酶的作用下分解为铵态氮后被利用。

四、棉花养分吸收与产量的关系:据试验,棉花单位面积养分吸收量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但不是成比例的增加,而是每生产50公斤皮棉的养分吸收量随产量的增加而降低,养分利用率随产量的提高而提高,对氮素的吸收利用亦是这个规律:

Tags:花营养 责任编辑:4旺旺同胞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棉花制种田管理体会 [下一篇]棉花高产 务要施钾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

发布者

4旺旺同胞 4旺旺同胞
等级:普通会员
积分:708 个
性别:保密
4wangwang@qq.com
身份还未认证 邮箱还未认证 手机还未认证 给它发送短消息 搜寻它在棉花种植技术发布的全部

相关栏目

热门文章

· 施肥是棉花管理中最复杂的问题
· 棉花花铃期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的关键时期
· 确保上部花蕾不受害棉花遭受涝害后
· 对棉花枯黄萎病可采用30%恶霉灵1000倍液、或80%..
· 同时棉花恢复生长后
· 棉花现蕾期不旱不滴水,旱象如何判断呢?
· 严重影响棉花的正常生长发育
· 以水调肥花铃期是棉花叶面积最大时期

最新文章

· 施肥是棉花管理中最复杂的问题
· 确保上部花蕾不受害棉花遭受涝害后
· 严重影响棉花的正常生长发育
· 棉花根系活力下降
· 以水调肥花铃期是棉花叶面积最大时期
· 保证后期棉花蕾铃生长充足的养分
· 棉花花铃期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的关键时期
· 同时棉花恢复生长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