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棉花苗期病虫害早防早治
2015-08-07   来源:益阳农批网 河北平乡县农业局 作者:罗宾   字体:【 】  浏览:122次   评论:0

棉花从播种到出苗50天内可发生多种病害,常导致烂种、烂芽、烂根、叶枯,严重时造成缺苗断垄,不能一播全苗,甚至毁种,对后期产量质量影响很大。按照其发病部位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根病,主要包括立枯病、炭疽病、红腐病,常造成烂种、烂芽、根茎腐烂,造成整株、成片死苗;另一类是叶病类,主要包括黑斑病、角斑病等,危害叶片,造成叶片枯焦,影响幼苗早发。

棉花苗期(播种-出苗-现蕾)病害危害较重的主要有立枯病、炭疽病、红腐病。 

一、病症 

(一)立枯病  

半知菌亚门,真菌,立枯丝核菌属。

棉苗出土前即可发病,造成烂种、烂芽。出苗后发病的部位在茎基部,先在茎基部产生黄褐色病斑,病班逐渐扩展绕茎基部一周,缢缩,棉苗萎蔫倒折。  

(二)炭疽病  

半知菌亚门,真菌,炭疽病菌属。

棉苗出土前幼芽、幼根变褐色,腐烂。棉苗出土后,茎基部一侧先出现红褐色小斑点,后逐渐呈梭形凹陷病斑。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红褐色,严重时病斑连接包围茎基部造成死苗,病斑处红褐色。湿度大时,病斑上产生小粒点,表面有粉红色粉状物(孢子团)。此外,幼苗叶缘上可形成椭圆形病斑,后期在棉铃上也可发病(圆形凹陷斑)。  

(三)红腐病  

半知菌亚门,真菌,镰刀菌属。

发病部位为整个根部。棉苗出土前幼芽变褐腐烂,出土后整个根尖端呈褐色,水浸状,略肿胀,后腐烂死苗。病轻的可在根茎部长出新根,但苗弱。  

二、病害循环 

初侵染来源主要是带菌棉种、土壤及病残体。发病过程根据传播途径可分为两种类型,即土壤传播类型和种子传播类型。  

(一)土壤传播类型

以立枯病为主,其次为红腐病。立枯病菌是典型的土壤真菌,可以菌核和病残体上的菌丝在土壤中长期存活,以表层5-6cm土层分布较多。当条件适宜时,菌核萌发的菌丝在土壤中扩展,侵染,随着地温升高,棉苗生长抗病力增强,立枯病可停止发展。 

病原菌在土壤中扩散主要中耕、浇水、降雨,并可等引起多次再侵染。  

(二)种子传播类型  

以炭疽病、红腐病为主,其次是黑斑病。病原菌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种子表面的短绒上,以菌丝体潜伏在种子内部越冬,作为初侵染来源。当春季带菌种子播种后,萌发时,越冬菌即开始萌动生长进行初侵染。  

田间发病后,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靠空气、降雨等传播进行再侵染。降水主要使红腐病扩展(湿度大)而炭疽病和黑斑病的再侵染主要靠空气、降雨传播,尤其是雨滴反溅作用可使叶片上发病。空气传播甚至可大范围传播,并传播棉铃上,使种子带菌。  

三、发病条件  

棉花苗病的发生与气候条件、棉种质量及耕作栽培措施有较密切的关系。  

(一)气候条件  

各种苗病病原菌生长、繁殖和侵染需要较高湿度,因此苗期遇到阴雨及土壤湿度大时有利于病害发生和发展。(如播种时人工造墒的湿度大,发病较重)。 

Tags:花苗期 责任编辑:罗宾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地膜棉花套甜瓜要注意三点 [下一篇]棉花采摘有学问 方法得当收益高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

发布者

罗宾 罗宾
等级:普通会员
积分:713 个
性别:保密
luobing@qq.com
身份还未认证 邮箱还未认证 手机还未认证 给它发送短消息 搜寻它在棉花种植技术发布的全部

相关栏目

热门文章

· 施肥是棉花管理中最复杂的问题
· 棉花花铃期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的关键时期
· 确保上部花蕾不受害棉花遭受涝害后
· 对棉花枯黄萎病可采用30%恶霉灵1000倍液、或80%..
· 同时棉花恢复生长后
· 棉花现蕾期不旱不滴水,旱象如何判断呢?
· 严重影响棉花的正常生长发育
· 以水调肥花铃期是棉花叶面积最大时期

最新文章

· 施肥是棉花管理中最复杂的问题
· 确保上部花蕾不受害棉花遭受涝害后
· 严重影响棉花的正常生长发育
· 棉花根系活力下降
· 以水调肥花铃期是棉花叶面积最大时期
· 保证后期棉花蕾铃生长充足的养分
· 棉花花铃期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的关键时期
· 同时棉花恢复生长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