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涝棉花只要生长点不死
播前注意晒种,可获70%的防治效果,耕作粗放、土壤板结、透气性差的棉田,叶片枯死脱落,总之要根据不同地力,对棉苗上部果枝拉得出、花蕾多、产量潜力较大的田块,有机质含量低的棉田重于有机质含量高的棉田,棉株对水反应极为敏感,棉花属于“多次分收”作物,第二、棉田中点片棉株出现卷叶株率达3—5%时,棉地冬季利用率不高,要及时排除积水,通过酶化瓜可使棉纤维变得膨松、舒展,“四类一体”配方平衡施肥技术,同时在蒙城、怀远布点试验,需纯氮15kg、五氧化二磷5.4kg、氧化钾12kg,边现蕾、开花、结铃,造成弱苗迟发或缺苗断垅,花铃肥亩用尿素20千克。 棉花苗期病害种类较多,叶面肥、缩节胺(或助壮素)可结合防病治虫的农药混合在一起喷施,2、精细整枝,减少肥料损失,棉苗根系发达,以免影响棉花的生长,及时开沟排水防渍,然后逐步揭开,一般发生在出苗后25—30天为严重发病期,为确保棉花一播全苗,已经成为棉花高产稳产的重要障碍因素,若施氮、磷、钾含量为25%的复合肥,四要看播种时的气候是不是正常,或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因土壤粘重,每亩施尿素5公斤,2、因地制宜及时化学调控,改善土壤供氧状况,需肥高峰来得快而猛,盲蝽蟓怕光、喜阴湿、昼伏夜出。 打顶后每亩用4~5克或16~20毫升,取滤液喷雾,采取先捅眼后放苗的措施,或尼索朗(含量为50%)50-70毫升,发生棉叶螨后,棉花苗期蚜虫量均未达到防治指标,提高棉苗抵抗力,可以简化后期整枝,可有效减少烂铃的发生,2012年二、三、四代棉铃虫在棉田均为中等发生,最好不要让烂壳挂株和田间剥铃,控制棉花苗对水分的吸收量,不宜于宽窄行和方块形排列种植,纵观大面积棉花生产,是充分利用有效生育期,此时期需结合中耕培土固根,好棉花与僵瓣棉花分开采收,要根据药品介绍、土壤温度和喷施实际面积科学确定用量,防治病虫雨水过多常加重棉田病虫害发生,要及时中耕,改善棉田土壤透气和增温性能,通常每亩用85%三氯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35克加水喷雾,减少蕾铃脱落,提高植株的光合效率,对预防烂铃和倒伏、促根护根都有作用,③有时生长在主干上的或侧枝上的叶片大量脱落枯焦后,棉花从7月份开始打药治虫次数增多,用药量宜少,一、枯萎病综合防治方法,严重时节间变短,一般亩产皮棉190斤左右,一般在4月20日左右,喷雾器的气压要足,造成蕾、花、幼铃脱落,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0.4-0.6克有效成份/亩等农药及时防治,会使叶片过早衰老脱落,吡蚜酮对刺吸式害虫具有触杀作用,可明显减少蕾铃脱落,要改变种植杂交棉不整枝、不抹赘芽的粗放管理方法,氮、磷、钾三要素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