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油菜菌核病的发生和防治方法
2015-08-07   来源:巴中农批网  作者:蓝猫打老师   字体:【 】  浏览:121次   评论:0
油菜菌核病又名油菜菌核软腐病,农民称“白秆”,是油菜和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病害之一。在有油菜种植的地方都可发生,引起不同程度的减产。在重庆市垫江县发病株率一般在5%-30%,严重田快达50%以上,病株一般减产10%-70%。 

一、发病症状苗期发病,基叶与叶柄出现红褐色斑点。后扩大转为白色,组织被腐蚀,上面长出白色絮状菌丝。病斑绕茎后,幼苗死亡。成株期叶片发病时病斑呈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心灰褐色或黄褐色,中层暗青色,外缘具有黄晕。在潮湿情况下迅速扩展,全叶腐烂;茎部感病后病斑呈梭形,略有下陷,中部白色,边缘褐色。在潮湿条件下,病斑发展非常迅速,上面长出白色菌丝,到病害晚期,茎髓被蚀空,皮层纵裂,维管束外露,极易折断,茎内形成许多黑色鼠屎状菌核。重病株全部枯死,轻病株部分枯死或提早枯熟,种子不饱满,产量和含油率降低。 

二、病源及发病规律核病是由油菜菌核菌引起的,病菌以鼠屎状的菌核寄生在土壤、种子和病株残体中越夏、越冬。当年10-12月,土壤湿度极大时,少数菌核可以直接萌发,生出菌丝侵染油菜幼苗,多数菌核次年春,随着气温回升,雨水增多,产生菌丝,可直接从植株表皮细胞间隙,花瓣、伤口和自然孔口侵入。田间传播主要靠囊孢子大量侵染花瓣,感病花瓣脱落到叶片上引起叶片发病。叶病扩展蔓延至茎上或病叶腐烂后粘附在茎上,从而引起茎秆发病。另外,已发病的茎秆、枝叶与无病的茎秆、枝叶接触也会引起病害的再侵染。 

三、防治措施 

采取以消灭菌源、增强植株抗病能力等农业防治为主,重点施药保护的综合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1)选用良种:选用早熟、抗病、优质高产的油菜品种。 

(2)实行轮作:重病田,大春可与水稻轮作,利用稻田淹水可使菌核腐烂,并可打捞浮在水面上的菌核。小春与小麦、大麦轮作,可大量减少菌源,减轻发病。 

(3)深耕深翻:使土壤疏松,有利于植株生长发育,同时使菌核深埋土内,抑制其萌发,减轻病害。 

(4)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清沟排渍。不过多、过迟施用氮肥,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能力。封行前进行一次浅中耕及培土,分次清除老黄脚叶和病叶,可减轻发病。 

(5)种子处理:带病种子可通过筛选、水选,以清除混杂在种子中的菌核,然后用10-15%的食盐水选种,捞出漂浮的菌核后,再用清水冲洗,晾干后播种。 

(6)油菜抽苔前后,摘除老黄脚叶,可减轻主茎部受病菌的侵染。 

3、药剂防治 

(1)施药最佳时期:在初花期施药一次,隔7―10天后再施药一次。在大发生年份,在盛花末期或终花期再补施一次。 

(2)药剂及防治方法: 

目前防治油菜菌核病效果较好的药剂有:36%速杀菌WP120g/667、50%菜菌克WP105g/667、50%禾枯灵WP150g/667、50%的速克灵(或菌核净)WP80--100g/667;25%的保鲜EC30--40g/667;2%的菌克毒克AS120--180g/667药剂应重点喷于油菜中下部。 

 
Tags:方法 责任编辑:蓝猫打老师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油菜冬季抗旱保苗措施 [下一篇]油菜育苗移栽要点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

发布者

蓝猫打老师 蓝猫打老师
等级:普通会员
积分:707 个
性别:保密
lanmao@wangzi.com
企业会员 身份还未认证 邮箱还未认证 手机还未认证 给它发送短消息 搜寻它在油菜种植技术发布的全部

相关栏目

热门文章

· 应重点选择油菜需水量大的五叶期、蕾苔期、开花..
· 油菜对整地的基本要求是深耕整细
· 多效唑能有效地调控油菜幼苗生长发育
· 2.8适时收获油菜要求“八成熟
· 油菜对土壤及整地质量的要求油菜需要肥沃疏松、..
· 对油菜产量影响最大的是菌核并霜霉并猿叶虫
· 油菜共分为三大类型:白菜型、芥菜型、甘蓝型
· 2.7病虫草害防治:油菜根肿并白粉并霜霉并小跳..

最新文章

· 2.8适时收获油菜要求“八成熟
· 油菜对整地的基本要求是深耕整细
· 杂草防除:化学防治:(1)油菜播后芽前或移栽前..
· 油菜对土壤及整地质量的要求油菜需要肥沃疏松、..
· 2.7病虫草害防治:油菜根肿并白粉并霜霉并小跳..
· 多效唑能有效地调控油菜幼苗生长发育
· 应重点选择油菜需水量大的五叶期、蕾苔期、开花..
· 苗床期油菜的主要病虫有蚜虫、菜青虫、霜霉并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