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苜蓿的栽培与加工调制
2015-08-07   来源:南阳农批网  作者:绍00   字体:【 】  浏览:346次   评论:0
苜蓿被誉为“牧草之王”,是世界上公认的优质饲草。苜蓿的种植成本低于粮食作物,易管理,而且一次种植多年收益,既可用于畜牧生产增加附加值,又可作为商品草直接出售,效益是种粮的2~4倍,同时还有改善生态环境,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作用。所以,大力发展苜蓿生产既能促进我市的食草牧业发展,又能出口创汇,是农民增收的一条好路子。

东营市草地资源极为丰富,有天然草地288万亩,其中可利用面积202万亩,农田隙地和林下草地49.8万亩。现已改良利用的有33万亩,仅占15%,开发潜力很大。目前,以紫花苜蓿为主的高品草基地正在消然崛起,不到两年的时间已发展到11万亩,2001年可发展到20万亩,2005年发展到50万亩,拟建成全国较有影响力的苜蓿商品草基地。

当前,大力发展苜蓿生产已成为加快该市种植业结构调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优势产业,经过两年多来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在苜蓿高产栽培管理上获得了不少实在实验和教训,现介绍如下:

1 苜蓿的顶凌播种

所谓顶凌播种,即5~10厘米表层土壤已解冻,深层土壤未解浆,表层土壤地温5℃~7℃时播种。黄河三角洲地区有春脖子短、地温回快的气候特点,顶凌期一般为5~10天,最多不超过15天,所以顶凌播种必须抓住一个“早”字,早准备,早行动,及时播种,否则将贻误时机,在我市适宜播种一般可掌握在2月20日到3月5日之间。顶凌播种由于地温低而发芽率低、出苗慢,所以播种量可适当大一些。进口种子由于纯净度、整齐度、发芽率高,亩播种量可掌握在1.2~1.3市斤,国产种子亩播量可掌握在1.5~2.0市斤。顶凌播种播幅的大小要根据土质和水肥条件而定。土壤质地良好,水肥条件不足的地快播幅可掌握在20~25厘米。顶凌播种时由于地温偏低,播种时宜浅播,在底墒足,表层土墒情好时,播种深度可掌握在2厘米以上,若土壤墒情稍差可掌握在3厘米以上。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容易失墒。表层土壤墒情稍差的地快,顶凌播种后要及时填压,以利保墒,出苗早、出苗齐,镇压时最好选用圆筒型平面镇压器。我市广北农场1999、2000年连续两年顶凌播种均收到良好的效果。偏盐碱的地快不宜顶凌播种和春播,幼苗期正值返盐高峰期,死苗严重,教训很深。

2 苜蓿的春季田间管理

苜蓿属耐寒性较强的作物,春季返青早,生长快,生育期短,5月中下旬即进入初花收割期。因此,要获得高产高效,必须入时进行田间管理。当表层土壤解冻后,一是要及时进行划锄松土,利用钉齿耙纵横交叉耙,破除板结,提高土壤的通透性和,以利苜蓿早发;二是结合松土进行追肥,每亩追施磷酸二氨复合肥10~15公斤。去年,秋天播种的苜蓿因根瘤菌数量少,需增施一定量的氮肥,以利提高产量和质量;三是苜蓿返青后,生长旺盛,需水量大,此时若天气干旱,适时浇一遍水,对提高第一茬苜蓿草的产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杂草和病虫害对春季第一茬苜蓿危害较轻,一般无需防治。个别地块有杂草或病虫害发生时,应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及时防治。

3 苜蓿的夏季生产管理

3.1 科学灌水与排水,适量追肥:

苜蓿第一茬刈割后,生长快,需水量大,一般每生产1公斤干物质,需水800公斤,灌溉可以大幅度提高再生草的产量。所以各地要根据苜蓿地块的土壤条件和墒情适时烧一遍水。同时结合浇水,每亩追施10~15公斤的复合肥或苜蓿专用肥,以利于苜蓿再生,提高苜蓿产量。另外,各地还要做好夏季的防涝工作,在夏季雨多积水时应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防止苜蓿遇涝而造成的烂根或死亡。

3.2 防除杂草,提高单位面积的产草量:

防除杂草是苜蓿生产中最基本的管理措施之一。苜蓿生长过程中常见的一年生杂草主要有稗草、马唐、狗尾草、苍耳、藜、苋等。常见的二年生及多年生杂草主要有荠菜、白茅、芦苇等。夏季光、热、水等条件有利于杂草的生长特别是苜蓿收割后,杂草的生长尤为迅速,是影响苜蓿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在第一茬苜蓿收割后,应立即进行中耕除草。大面积种植苜蓿时,可用除草剂消灭杂草,目前茎叶处理的除草剂有8种对苜蓿安全有效,即普施特、2,4-DB、苯达松、阔叶柘、拿捕净、稳杀得、盖草能(稳杀得和盖草的合剂为精克草能)、禾草克。其中普施特杀草谱广,对阔叶和禾本科杂草均有效;2,4-DB、苯达桶、阔叶柘只对阔叶杂草有效;拿捕净、禾草克、精克草只对禾本科杂草有效。化学除草时要注意选用安全有效的除草剂,最好先小面积试验后再推广。药效要在刈割前2~3周失效,以免药残或牲畜中毒。

3.3 及时防治病虫害:

苜蓿受到病中害危害后,往往引起茎叶柘黄,或出现病斑,叶片残缺甚至落叶,生长不良,使苜蓿产草量下降,品质变劣,利用年限缩短,因而在生产中造成很大损失。所以,病虫害防治是苜蓿田间管理上一项重要的措施。

危害苜蓿的害虫主要有蚜虫、粘虫、潜叶绳、甜菜夜蛾、蓟马、盲椿象等。防治蚜虫、潜叶蝇、盲椿象、蓟马可用吡虫淋10~20克/亩或用40%的乐果乳剂加水1000~1500倍、3000~5000倍、1500~4000倍和500~1000倍喷洒防治。防止粘虫可用菊酯类3000~5000倍液喷洒防治。防治甜菜夜蛾可用5%夜蛾必杀、夜蛾光或夜蛾净1000倍喷洒,也可用绿色功夫与千胜(BT)混用。

夏季苜蓿病害主要有霜霉病、褐斑病、菌核病等,防治霜霉病要用波尔多液在发病初期喷洒1~2;防治褐斑病可用波尔多液或石灰硫磺合剂;防治菌核病可喷施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等内吸杀菌剂防治2~3次,间隔约15天。病虫害若大量发生时,要及时报告植物保护部门进行综合防治,并要早治,防止扩大蔓延。

4 苜蓿的秋种技术

4.1 充分做好苜蓿备播

4.1.1 选择地块:要根据苜蓿的特性选择地快。一是苜蓿主根发达,入土深2~6米,深者可达10米上,能吸收层土壤水分,适宜种植在土层深厚而且肥沃的沙质土壤中。二是苜蓿耐涝能力差,水淹2天以上将引起根部腐烂,造成死亡,不宜种植在地势低洼易积水的地方。因此,播种苜蓿的地块要求选择地势高、土层深厚、排水条件好、盐渍化程度低、交通便利、管理利用方便的地段。

4.1.2 整治土地:由于苜蓿种子小,顶土力弱,播种苜蓿前必须将地块整平整细。首先要耕翻灭茬,其次要耙细,再次要整畦。畦面宽应根据播种、收割机械的幅宽和灌水均匀而定,一般3米左右为宜。从而确保苜蓿的发芽率和出苗均匀度,为苜蓿增产打下基础。

4.1.3 施足基肥:根据苜蓿的特性,必须施足基肥,重点是增施磷肥。在耕翻灭茬前应亩施2000~3000公斤厩肥和25~50公斤过磷酸钙,培肥地力,促进苜蓿根瘤菌的生长,增强其固氮能力,促进苜蓿生长,提高苜蓿的产量。

4.1.4 除草灭荒:前茬作物杂草严重或新开垦土地,应施用除草剂对土壤进行处理,防止出现草荒现象,便于苜蓿田间管理,既省工省力,又增产增效。草甘磷、克无瞎普施特、灭草猛、氟乐灵、地乐胺等除草剂具有杀草谱广、成本低等特点,都比较适合播种前对土壤进行处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氟乐灵后需间隔7天以上方可播种。否则苜蓿会受药害。

4.2 切实抓好苜蓿播种

4.2.1 先把品种:要根据当地土质状况和水肥条件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苜蓿品种。为筛选适宜黄河三角洲地区自然特点的高产优质的苜蓿品种,在考察论证的基础上,先后引进国内外十个苜蓿品种。通过田间种植对比试验,初步筛选出中苜一号、美国皇后、WL323、德国苜蓿、保定苜蓿、RS六个苜蓿品种均表现出良好的高产性能和适应性。美国的皇后、WL323、德国苜蓿等品种再生能力强适于在水肥充足、土质较好的地块种植,其产量十分可观。中苜一号耐盐性比其它几个品种稍高一些,可以在0.35%以下的轻度盐碱地上推广种植,其产量也相当高。

4.2.2 处理种子:苜蓿种子发芽力可维持10年以上,其硬实率5%~15%,新收种子硬实率可达25%~65%,随着贮存年限的增加,其硬实率逐渐降低。硬实种子水分不易浸透,发芽率低。当年收获的种子当年秋播时,必须把种子曝晒3~5天,或按1份种子加1.2~1.5倍沙子混合,放在碾子上碾20~30转,从而提高发芽率15%~20%。也可将种子用50℃~60℃温水浸泡0.5~1小时后晾干播种。

4.2.3 接种根瘤菌:苜蓿为豆科作物,根瘤菌有固氮能力,但播种后第一年苜蓿根瘤菌数量少,固氮能力低,直接影响当年产量。因此,在播种前应进行根瘤菌接种,特别是未种过苜蓿的田地更需要接种,接种后的苜蓿产量可提高20%~30%。一般采取种子民衣的方法,粘着剂将根瘤菌剂、微肥等包到种子上。也可用根瘤菌直接拌种,每公斤菌剂可接种苜蓿种子10公斤左右。苜蓿根瘤菌可在市场上购买,也可从老苜蓿地刨 出苜蓿根,阴干后把根瘤搂下来,压成末,然后拌到苜蓿种子里。

4.2.4 控制播种量:苜蓿种子千粒重1.5~2.0克,每公斤种子大约42万粒左右。国外进口的种子大多数经过加工处理,净度纯,大小均匀,发芽率高,每亩播种量可掌握在1.0~1.5公斤。国产种子多未经过加工,纯净度和均匀度较差,发芽率相对较低。可适当增加亩播量。一般掌握在每亩1.5~1.8市斤。土壤墒情和土质较好的地块,每亩播量可适当降低。

4.2.5 抢抓播种时间:苜蓿在我市春夏秋三季均可播种,但最适宜的播种时问是8月中旬至9月中旬,最晚不要超过9月底。这个时期,雨季刚过,底墒较足,蒸发量小,土壤表层含盐量相对较低,此时地温及气温对苜蓿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有利,出苗齐,保苗率高,无杂草危害,冬前苜蓿株高可达5厘米以上,具备一定的抗寒、抗旱能力,翌年返青早,比春播可多收一茬草。有灌溉条件的地块,若在入冬前冬灌一次,可使苜蓿更安全地越冬,翌年早发。再晚出苗慢,幼苗抗冷子管性差,冬春保苗率低,翌年返青晚,直接影响第一茬产量。

4.2.6 采取合理播种方式:苜蓿播种方式有条播和撒播。条播省工省力,便于追肥、中耕除草等田间管理。撒播产草量较高,播后可尽快形成覆盖,抑制杂草生长。根据我市实际,应大力推广密垅稀植。也就是在核定单位播种量的基础上,行距由30~40厘米改为20~25厘米,实现稀植,既可增加覆盖,提高产量,又便于田间管理。

4.2.7 严格播种深度:苜蓿播种深度一般掌握在2~3厘米。若土壤疏松,机播前先镇压一遍,然后播种,便于掌握播深。播种后再镇压一遍,有利于保墒。特别应注意的是,由于苜蓿种子细小,顶土能力差,播深不易出苗。若土壤墒情差,必须造墒播种或整好地待雨后抢播。

4.3 加强苜蓿苗期管理

在墒情适宜条件下,秋播苜蓿5~6天即可出苗,10天左右就能出齐,对缺苗断垅的应及时补播。苜蓿幼苗期不宜过早灌溉,特别是在两片子叶期切勿灌溉,以免由于水淹造成缺苗或生长受阻。在株高5厘米以上时可适度浇水,以当天能渗到地里不见明水为宜。苜蓿生长期间,应适当追施磷钾等复合肥,提高苜蓿的质量和产量。

5 收割、加工及贮存

5.1 适时刈割

苜蓿的收割加工是一个非常着急的技术问题,一般情况下应在苜蓿的孕蕾末期或初花期进行收割,以百株开花率在5%以下为宜,这样的苜蓿经晾晒加工后其粗蛋白质含量可达18%以上,符合产品的出口标准(不低于17%)。在完成全部收割时,百株开花率不能超过10%。这样粗蛋白质含量可保持在17.5%以上;如百株开花率超过10%,粗蛋白质含量将低于17%。达不到出口标准。在黄河三角洲地区第一茬苜蓿草收割时间大约在5月中下旬,在水肥等管理条件好时,以后每隔一个月左右刈割一茬,一年可刈割4~5茬。

5.2 刈割时,土壤表层应当干燥,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土壤表面过湿,则会影响苜蓿晾晒的质量。同时,土壤易被机械压轧和人畜劳作造成板结。割草的留茬高度应控制在5~10厘米范围内,留茬过高则影响苜蓿产量,留茬过低不利于机械操作。

5.3 晾晒与并垄

目前,黄河三角洲地区苜蓿草刈割后多采取田间自然干燥,在收割晾晒1天后,当上层草含水量达到30%~40%左右时,可利用晚间或早晨的时间进行一次翻晒和并垄,这时田间空气温度相对较大,进行翻晒时可以减少苜蓿叶片的脱落,同时将两行草垄并成 行,以保证打捆机饲喂速度效率。

5.4 田间打捆

在晴天阳光下晾晒2~3天,当苜蓿草的含水量在18%以下时,可在晚间或早晨进行打捆,以减少苜蓿叶片的损失及破碎。在打捆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的是不能将田间的土块、杂草和腐草打进草捆里。调制好的干草应具有深绿色或绿色,并有芳香的气味。

5.5 草捆贮存

草捆打好后,应尽快将其运输到仓库里或贮草坪上码垛贮存。码垛时草捆之间要留有通风间隙,以便草捆能迅速散发水分。底层草捆不能与地面直接接触,以避免水浸。在贮草坪上码垛时垛顶要用塑料布或防雨设施封严。

5.6 二次压缩打捆

草捆在仓库里或贮草坪上贮存20~30天后,当其含水量降到12%~14%时既可进行二次压缩打捆,两捆压缩为一捆,其密度可达350公斤/立方米左右。高密度打捆后,体积减少了一半,更便于贮存和降低运输成本。
Tags:加工调 责任编辑:绍00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绿芽苜蓿立体无土栽培技术 [下一篇]苜蓿芽生产技术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